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梦三都 > 渔樵风韵 > 正文

三都邮政界的沧桑历史

2014-10-20 20:10:42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有了“大清邮政”,就有了三都澳邮界。她跻身于全国35个城市之中,同时开展邮政业务,是福建早期开办的邮务总局之一。因此,  三都澳名气更大了,“中国三都澳”邮件纷至沓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通讯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有官办、商办的;有帝国主义国家私设的;有租界当局、洋商、投机分子等开办的;还有半华半洋的。通讯情况极为复杂,邮政大权几乎操在洋人手中。迨至1892年,南洋大臣刘坤一、北洋大臣李鸿章、广西扶察使以及郑观应、康有为、张之洞等大臣,都先后奏请朝延,仿照洋人办理邮政的经验,开办国家邮政。于是,总理衙门根据大臣们的奏折和英国人赫槐(Roberc Hart,任江海关道、总税务司)所拟的邮政章程,奏请清帝。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御笔朱批了“依议”两字。自此,三都澳与我国大中械市同时划分为35个邮界,三都澳邮界列第21位.另列副邮界5个有太原、开封、成都、贵阳、西安.这些著名的城市仅居为副。在全国35个邮界中,福建省占有3个,即三都澳、福州、厦门。

 

  三都澳邮路始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兼有水路,旱路,抵达闽东各县及省城福州。于1940午7月21日,日机轰炸三都岛之后,陆续改变,即福州改由琯头住转,福安、宁德改由飞鸾住转,霞浦改由盐田住转。

 

 

  “大清邮政”历经三十年的酝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洋人“以华制华”,正如英人赫德在1896年3月24日电告前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所说:“三十年的旧话,二十年的经验,最后终于成功了”,赤裸裸地道出夺取中国邮政大权的野心。

 

  解放后,中国邮电大权终于掌握在人民手中。邮电全套管理,吸收古今中外先进科学管理经验,我们要珍惜她。现今,三都澳邮电事业兴旺发达,程控电话四通八达,设备更先进,业务更广阔,将为三都澳口岸重新对外通商贸易,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中国三都澳邮界总局的设置,发挥了三都澳的优势,对中国邮政事业功不可没,在中国近代开发史上留下了久远的名望。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