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梦三都 > 渔樵风韵 > 正文

浮城观止

2014-08-12 20:30:02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陈汉章

 

海上浮城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烟火人间的苦主们匍匐于实践而后认定的生存方式。接下来的一个局外疑问是:靠海吃海的人,住也在海上吗?

  是的,先前确有一批捕鱼人家,似乎只合永世漂泊的宿命,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唯一所剩,与大地的未绝之缘,是那张像手一般想抓住崖岸的锚。船,就是他们的家,故称“连家船”。船上晾的衣裤和三餐的炊烟。

  曾经是大地的弃儿,现在不是。宁德海边走一遭,才知数以万计的连家船民,这些年载欣载奔,鱼贯登陆,在政府统一兴建的虚位以待的新居里,各各安下了家,做成了安定稳定的老梦。虽然,被称作“蛋民”的同胞们,过惯了水上生活,船上不晕上岸晕,人家“晕船”他“晕陆”,没有晃动的眠床席梦思一时难以入睡,水泥钢砖地板感觉不如船板浪漫温馨。但无论如何,从水上栖身,到陆上定居,是个划时代的变迁,他们好歹有了根,可以与陆上乡亲同享好山好水。这是多少代祖宗梦寐以求的!

 

变迁

 

  然而,过上了窗明几净的日子,渔家子弟并没有乐不思蜀。他们在岸上落地生根后,仍思谋着回头“吃海”。海为龙世界。讨海人是龙的传人,他们比以前更懂得爱海。“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地应为鹤谋,”那么海呢?“吃海”不能“毁海”呀!他们反省着以往掠夺性捕捞的危害,选择了科学养殖,不仅养鱼,同时养海。

  慕名探访三都澳官井洋大渔场,但见延绵不绝的养殖网箱,迤俪于千顷碧波之上,十万网箱上建有数以百计、千计的棚屋,看上去挤挤挨挨又秩序井然,其间的大街小巷尽是水路,靠小舢舨走村串户,小快艇则穿梭于海陆之间,其景观俨然是一座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海上浮城。据统计,各方聚拢而来的养殖户已达八千。

  这是一个近几年才形成的生机勃勃的群居社会。其泱泱大族的主体,是上岸后重新耕海的部落,也是被裹挟着离田下海的尝试的农民,还有一部分是外地市的养殖好手前来加盟:偏安一隅的这座浮城,却有着与现代化进程同步的管理机制和生活色彩,有党组织,有医疗队伍,有水上110,有图书阅览室,有娱乐休闲设施。有餐饮购物场所,很有“在沙家浜长驻”的样子。

 

 

归来

 

  网箱里主要养着黄鱼,黄鱼即常说的黄花鱼,如今已成为“贵族”。有人捕获过百来斤的一条,单鱼胶就卖了十几万元!自然生成的黄鱼,捕一条少一条;曾经的“敲罟”作业,更是灾难性生产。网箱养殖黄鱼,从产卵,到育苗,到成鱼,再产卵……周而复始,批量生产,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叫“可持续发展”:渔民们挂在嘴上呢。

  如今,讨海一族在海上养一窝鱼,在陆上养一窝人,两头顾着,来来去去,带着春消息,带着好心情;宁德市委有信心“再造一个海上闽东”,他们举双手赞成,嘴里很新潮地喊一声:OK!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