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梦三都 > 海丝之路 > 正文

遗失在伊甸园的舌尖记忆 ——风俗与禁忌

2015-08-19 12:29:1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官井洋作为大黄鱼的故乡,几千年来,是大黄鱼生息、繁衍、追逐和向往的“伊甸园”。

  一年一度传统大黄鱼训期间,有着许多的特殊的风俗与禁忌。

 

  年年农历三月二十七傍晚,官井海湾沿岸的海滩、礁石边边,条条木船上,人声鼎沸。海边村庄的榕树、宫庙、瓦檐下,送行的人群聚集。“瓜对”将出海,先要敬海神和吃“水头瞑”。船主与桨手,挑一旦酒、肉、鱼、米,先到海边,放过鞭炮,供上祭物。再将祭物挑回船上,办一桌丰盛的晚餐。酒足饭饱,船只趁潮开向官井洋。

 

  到了海面上,伙计们要谨言慎语,还有一些行为要禁止。比如睡觉不要俯卧,吃鱼不要翻,筷子不要搁在碗上面等等。一些用语也变成了行话和隐语。当然,这些风俗都体现了人们对于海洋的敬畏和对丰收的期盼。

 

 

 

 
官井洋船上禁语民谣一首(老渔工阮志邦提供)
 

 

  “‘起碇’是移船,‘扬帆’指出海。筷子称‘撬杠’,吃饭叫‘落载’。起床曰‘着网’,睡觉号‘鱼眠’。米饭名‘鱼群’,老酒谓‘旺潮’。饭甑称‘砵斗’,铁锅名‘鱼撇’。饭碗称‘鱼罟’,水桶称‘官井’。马灯号‘光明’,矮凳称‘猴凳’,食盐叫‘水更’。酱醋称‘井泉’,外裤名‘鱼裤’,上衣谓‘鱼皮’。撒网叫‘放债’,收网称‘得息’。取水叫‘接潮’,买菜曰‘打捞’。返航叫回海,渔获唱凯歌。”

 

 

1
大黄鱼的节俗——端午送礼
 

 

  大黄鱼通体金黄,口唇朱红,被人们赋予富贵祥和的文化色彩。

 

  大黄鱼“可遇而不可求”。除了夏初渔汛期间,平时较少见,一般人家也买不起。端午节前(农历四月三十至五月初三),适逢大黄鱼产卵渔汛旺发,大黄鱼因此成了最好的送亲礼物。闽东风俗,男女青年定亲之后,在迎娶之前,男方需在春节、端午、中秋送礼。

 

 

  每年端午节,举办过订婚仪式的男方,要在第一渔汛期间,购得两尾大黄鱼,由准女婿亲自送往女方家。大黄鱼要送得早,一般得在端午节前几天鱼,便送鱼上门。不大不小,一般以两尾共六斤为好。

 

  端午送大黄鱼(即黄花鱼),蕴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来黄花鱼,嫁出黄花女。男方家,娶得黄花女,家门满堂春。不少地方新婚夫妇也要送大黄鱼给岳父岳母,意喻长辈延年益寿,夫妻百年好合。出自官井洋深海水域的大黄鱼,给无数人家带去极品鲜味的同事,也送达了一副赏心悦目的画图和一股浓浓的亲情。

 

 

  送鱼的风俗,不限于闽东沿海。在福州、浙江、甚至韩国、日本,在大黄鱼曾经分布过的黄海、东海周边地域,人们怀抱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着这自然赋予人类的尤物。

 

2
舌尖上的追求—“赶鲜”
 

 

  官井洋黄花鱼大丰收,三都湾沿岸方圆百里的人都口福了。

 

  每年夏初官井发海,不论日夜,捕获的大黄鱼当天就从海上运到了各个码头。近的乡村人们前来购买,远的地方,则由挑夫日夜兼程赶路,送到山区、集镇、乡村。行脚的路程最远的甚至到达百里之外。

 

 

  举霍童镇来说,离最近的海边八都街有五十多里路,还要翻山渡河。为了“赶鲜”,贩鱼的人就等在码头上,鱼船一靠岸,人们就抢着装鱼。他们把大黄鱼肚子朝上,头尾相连。装好鱼即刻起步就跑。挑夫们只用三个小时,就能赶到霍童镇上。码头上装鱼时,大黄鱼是银灰色的,三个小时后,就变成了黄灿灿的颜色了。

 

  这时,霍童街如过年一般热闹,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二尾尝鲜。买鱼时不一定就交钱,卖鱼的大声吆喝谁买了鱼,鱼儿几斤几两,为得是记账和买主都心中有数。

 

 

  第一批挑到街的鱼有五六百斤,但是很快就卖完了。待到第二批、第三批大黄鱼挑子来到街上,鱼的价格就下跌了。可是人们就是要尽早尝到黄鱼,生怕“黄鱼不吃明年事。”而“赶鲜”,也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中的一句口头语,比喻做事宜早不宜迟,凡事必然要搏个彩头。

 

  这样的场景,不但年年在霍童街上呈现,在官井洋沿岸无数个大小村庄里,也一年一度地演绎着。

 

3
平民的盛宴—“黄瓜瞑”
 

 

  每年到了大黄鱼渔汛,官井洋沿岸的各个埠头乡村都热闹起来。宁德县城下尾的各个埠头,特别是临海的外街,更是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渔船大都在白天趁大潮水的涨潮,把鲜鱼从官井洋运送到这里,需要四个钟头时间,船只又要乘潮靠泊,故而交易开始,已到晚上八时,起鱼,过秤,要忙到下半夜。假如是初二、三与十六、十七的大潮,大黄鱼到岸,就到了半夜,这样,交易就要通宵达旦了。人们称这个一年一度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为“黄瓜瞑”,这是一个深深映在老辈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场景。

 

  鲜鱼之鲜,只在数小时之间。于是有个约定,夜深时分,或清晨之际,鱼贩们上熟悉的人家,将尺余长数斤重的大黄鱼,挂在一户户人家的门搭锁上,无论这家人平素时是多么的节俭,生活是多么窘迫。一些深宅大院的大门门环上,有时也被挂上大黄鱼。数日或许多天之后,这家人有钱了,自然会送钱到鱼贩的手上。

 

 

  但这不是简单的赊销,而是数百年来不变的约定。“黄瓜瞑”,一年一度在三都澳畔大小埠头欢乐上演……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