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幸福石后 > 推荐 > 正文

想想看,蕉城有一个与“幸福时候”同音的地方,你猜对了

2015-06-16 18:24:3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苏诗瑶

 


石后乡全景图 游上禄摄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春”,石后,这个坐落宁古线的小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素有“中心城后花园”的美称。在石后,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向阳谷的山坡,满是葱茏的翠绿。越过重叠的山峦,看不见一个高耸的烟囱。缭绕在山间的浣雾,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淳朴的民风民情,特色的品牌产业,便捷的优质服务,石后加大改革建设,拓展发展,迈步向前,甩开过去“矮矬穷”迈向现代“白富美”。

 

高山生态走出现代“白富美”
 

 

  走进石后乡石厝村,平坦的宽敞水泥路向村庄里延伸,整齐划一的农家新居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农民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在人口文化园里,花团锦簇,朝阳盛放,满园的绿意,透着春的气息,绿荫下,长椅上,老人们三五成群坐着,或聊着家常,或哼着小曲,孩子们在广场上蹦跑嬉戏,笑声在公园上空回荡……“过去,我们没有意识到美好的生活环境多么重要,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这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家居和置业。”村民石志仰说。

 


休闲步道

 

  以往,石厝村由于村容村貌以及基础设施未改善,一遇晴道路就尘土飞扬,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道路两旁杂草丛生,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而文人历史、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却无人问津。去年以来,蕉城在全区280个行政村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石后乡借此契机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宽和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治理环境、建设农民休闲公园,以此来实现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由“矮矬穷”向“白富美”华丽转身。

 

下竹洋美丽乡村建设

 

  喝上安全、干净的自来水,是当洋村的一大喜事。走进村民陈克财家,明亮宽敞大厅,配套齐全的家居设备,绿色植被让空气都格外清新。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陈克财捧着家里哗哗自来水乐开了花,他说:“现在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接到家里,真的是太方便,解决了我们饮水难、找水难的大问题,终于不用为喝水发愁咯!”

 

林下洋环村步道

 

  此前,由于当地自来水表不规范、水管年久失修逐年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饮用水安全,为此当洋村立行立改,着手勘测论证、设计方案、建起蓄水池、过滤池,铺设安全饮水管道1300多米,切实解决全村700多人的饮水问题。

 

  借此春风再添力,石后乡大力突出民生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2014年全乡重点推进29项民生工程,总投资4676万元。其中,完成乡镇区段1942m河道治理,3506m防洪堤建设;完成山区村至宁古新路连接线建设;完成平整土地1732.78亩,旧村复垦20.12亩;完成当洋村、石厝村等2700米供水管网改造,解决1680人饮水安全问题。

 


宣传文化墙

 

  此外,石后乡还建成林下洋村五保幸福园、三望村五保幸福园、盖竹洋慈善幸福院、当洋村敬老院等,院内配套设施齐全,有棋牌室、活动室、宿舍,还设有医务室,并结合“海云”工程为老人们配备一名村医,定期为老人做一些身体检查,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残疾户等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为打造生态休闲新农村,石后乡还完成80亩的森林氧吧步游道、400米的孝德文化长廊、400平米百草养生餐厅、农民休闲广场等建设,为石后百姓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美好的生活环境。

 

提质增效打造产业“高富帅”
 

 

  蜿蜒的小路向大山深处延伸,遍布山野的梯田茶园,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在石后乡天山绿茶原产地,身着各色花布衫的采茶女们,手挽竹篮、肩挎竹篓,唱着动听的采茶歌,如春歌,如诗画,靓丽了茶园。

 

  近年来,石后乡紧紧围绕宁古线绿色高优农业区建设,合理布局本地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土地整理、科学种植、挖掘亮点,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化经济。

 


高山生态园

 

  “现在是清明茶高峰季,产量较去年有明显提高,一天能采五六百斤呢。” 据奇隆翔公司茶园管理者周大雨介绍,项目刚入驻之初,当地多为零星的茶园,农民收入也不高,通过土地流转200亩,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在原有的茶叶基础上,不断引进新品种,建立高标准无公害生态茶叶基地。“还得感谢‘企业+基地+农户’的好模式,扶持我们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带动村里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周大雨还说,去年奇隆翔加工茶叶5万斤,年产值达500多万元。

 

  石后乡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为切入点,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目的是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农户参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在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同时,增加农民多渠道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地栽菇

 

  说到增收,村民林妙花有着说不完的话:“过去我就靠家里的两亩茶园生活,年产量200斤左右,年收益才4000元,生活比较困难。”而今,通过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她将两亩茶园流转给企业使用,增加土地收益的同时,企业还雇佣她为采茶工。林妙花洋溢喜悦笑脸说:“收入高了,生活水平都要奔小康了。”

 


孝德文化长廊

 

  2014年,石后乡社会总产值达1701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45元,增幅连续两年超过25%。为持续加大农民就业增收,石后乡还在石厝村、当洋村、光荣村、下竹洋村、小岭村、陈坂村等基地,种植黑木耳、地栽菇等食用菌,引进樱桃、蓝莓等名优水果,发展百合、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致力打造生态有机茶叶产业园区、高山高寒生态果蔬园区、食用菌产业园区、西部绿色生态长廊产业园区、名贵中药材产业园区。

 

  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农业是生存的保障,工业是发展的动力,缺一不可。就促进工业发展,石后乡紧紧围绕“破冰前行、突围攻坚、做强工业、构筑脊梁”的发展主题,营造良好招商引资环境,完善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引进盛和陶粒、承兴旺等小微企业投入生产,带动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其中盛和陶粒有限公司以专业化生产为标准,自主研发的新型墙体材质年产量达15万立方米。

 


盖竹洋休闲山庄

 

  据悉,2014年,石后乡实现纳税企业达13家,其中规模企业3家,正在申报的规模企业1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4家;年税收入库超50万元企业1家,超100万元企业3家。石后乡党委书记缪希崇说,不仅要实现环境的“白富美”,也要实现产业的“高富帅”。

 

便捷服务优质暖心“小棉袄”
 

 

  石后乡有这么一支队伍,只要你需要,他们随叫随到,村民林万叼用9个字形容这支队伍:“速度快,效率高,万能通。”这样一支给力队伍究竟是谁?他们就是石后乡组建的“党员120”便民服务车队。

 


便民下村服务-政策宣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石后乡党委始终坚持完善便民服务。“有次,我突然发病,家里就打电话给市里120,但是他们不熟悉路线,来来回回可能要2个小时。多亏了乡里‘党员120’车队将我及时送到医院,车上还有村医给我做了简单救助。”今年73岁胡奶奶说起这事还心有余悸,但是心却是满满的感激,她说:“还有一次村里要办养老保险,我不清楚,但只要联系他们,就能上门帮我把这个事情办得清清楚楚。有了他们啊,我哪里还要担心啊!”

 

  胡奶奶溢于言表的幸福感,也鼓励了这支队伍。享受着“党员120”便民服务车队带来的种种便利不仅胡奶奶一个,只要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里出现。现在每辆“党员120”便民服务车队都挂钩联系一名村医,为弱势群众提供应急用车、日常上门代办服务等,目前车队共有队员9名,为群众提供上门代办293次,应急用车66次。

 


陈坂村放电影

 

  唱响群众路线主旋律,推进电影文化下农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看上电影啊!”78岁的刘林福感叹,过去村里条件差,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电影,晚上除了在家门口老邻居聊聊天就是在家呆着。自从有了电影下村放映小分队,他的老年生活越发丰富起来了。自2013年以来,石后乡成立电影下村小分队,建立以群众路线宣传片、廉政警示片、爱国影片、闽剧等为主要内容的视频库,在芹后、当洋、大岭等村播放近二十场,丰富和陶冶群众的文化生活。

 


蕉城区石后乡党委慰问全国灯谜大赛冠军石后乡二女户女儿石燕丹

 

  服务更贴心,拉近是人心。针对乡政府所在地不是全乡集镇中心,群众办事难、交通不便等情况,石后乡积极推行“一二三”便民服务工作机制,以“一个平台、两项制度、三项服务”的工作机制为载体,实现了“群众上门找”到“干部上门找”的转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全乡的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同时,石后乡大力推行信访“四个一线”工作法,即“一线寻访、一线接访、一线调访、一线跟访”。组建一支66名干部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定期入村排查矛盾纠纷,开展“上门问诊”。实行轮岗值班,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认真研究问题处理办法,积极协调督促重点信访问题的处置,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4年,石后乡实现“零上访”,综治工作排名全区第一。

 


盖竹洋慈善幸福院

 

  石后乡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2014年,石后乡不定期开展妇女病免费健康检查,发放幸福工程救助款24万元,计生小额贴息贷款83.8万元,惠及41户;完成贫困户识别、建档145户;完善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累计缴费4022人;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群众10314人。

贴心服务,温暖并幸福着每一个石后人的心。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目前,勤劳智慧的石后人民正以“突围突破、提速提效、晋位晋级、争先争优”的昂扬斗志,主动融入“产业城•先行区”建设,在多彩“幸福石后”的变奏曲中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XIEJL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13860301986。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