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茶乡新韵 > 漫说茶史 > 正文

宁德一代大儒陈普,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

2017-06-12 09:44:3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理学家、教育家、一代大儒陈普是宁德石堂人,也就是如今虎浿乡文峰、梅鹤一带人氏。陈普幼年时励志发奋苦读,览四书五经。长大后,陈普潜心探研朱熹理学,成为一代大家。石堂山一带盛产茶叶,耕读一生的陈普,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普像

 

陈普成人后,投苏州大儒韩翼甫在浙东崇德书院就学。在这里,他接受了良好的理学的教育,成为“潜庵学派”重要的传人之一。潜庵学派是南宋辅广所创立的学派,辅广曾经四试不第,始师事“东莱学派”吕祖谦,既而问学于“晦翁学派”朱熹。因此说,陈普也是朱熹的弟子。 宋亡后,陈普以宋遗民自居,誓言“志不仕元”, 元朝廷三次诏书聘陈普为福建省教授,均被陈普拒绝。他隐居家乡石堂山,在“仁峰书院”中教学多年,以教书育人为已任。

 

 

仁峰书院

 

宋代,全国书院盛时发展到四百余所,成为儒家学者进行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中心。著名的书院有紫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等,这些书院大都盛行茶道,成为宋代茶文化中心。位居宁德石堂的仁峰书院也不例外。陈普在家乡穷究学问的同时,日日与茶相伴。他的一首《山中》诗真切表达出那个时候他的处境和心愿。

 

 

 

 

 

“便是人间一洞天,堕樵煮茗书腾烟。

深春笋蕨千锺禄,落日渔樵三岛仙。

一脉甘泉生白石,数竿修竹对青毡。

天关九府高无路,莫助椒芹献小鲜。”

 

 

 

 

传说,陈普在宁德石堂开办“仁峰书院”期间,倡导品茶修身、茗饮和谐、以茶励志、以茶理智。早上必有“三礼茶”:一壶茶水敬天地,放置天井处;二壶茶水敬祖师神明,放置神位香案处;三壶茶水先生饮备,以提神醒目、宁心除烦。除此之外,日常会友也常以煮茗论道,戒绝饮酒。陈普曾写《不饮酒歌》、《禁酒》诗,分别指出饮酒无益,并以实例说明酒后误事的种种弊端。 

 

 

 

茗饮能使人沉静,使人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这是与儒家倡导的中庸精神相吻合的。茶的文化能协调人际关系,沟通人际关系,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提倡一种尊卑有序、上下和谐的秩序,符合儒家先贤们的精神追求。一代宗师朱熹十分喜好茶,深諳茶道的内涵。他曾在武夷山隐屏峰下构建“武夷精舍”,办学讲学,倡道东南,一时学者云集,盛极一时。武夷精舍周围置有“幽庵”、“茶坂”茶圃两处,种植茶树百余株。朱子每于讲学之余,常与同道中人、门生学子入山漫游,或设茶宴于竹林泉边、亭榭溪畔。以茶待客,以茶会友,品茗吟咏,并常以茶自娱,行吟于茶丛。他还常常荷锄除草、提篮采摘其间,深得耕读之乐趣,并赋诗曰:“携蔬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跌谢衾枕。”在武夷山水帘洞三贤祠前有楹联一副:“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表现朱熹隐居武夷时亲近自然,以茶待客的生活情趣。

 

 

虎贝石堂沉字桥

 

陈普与一代儒学宗师的朱熹一脉相承,而在民间传说中,还与朱子另有一段奇特因缘。传说,朱子生前游历闽东时,曾经经过陈普的家乡石堂山,在一座廊桥前泉眼中饮水。朱子觉得泉水有墨香味,于是感叹“后数十年,此中大儒诞生。”便在廊桥的横梁上写上“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写罢,朱熹便离开。墨迹渗入木头,当时人们就叫这座廊桥称为“沉字桥”。朱子故后四十年,陈普出生,后陈普果成儒学大家,为这一美好传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陈普祠堂

 

·End·

责任编辑:詹璐楠

值班主任:郭文辉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