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推荐-旧 > 正文

纸扎传承技艺

2014-08-12 21:41:0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编者:《蕉城手感记忆》专栏是展示一些有着蕉城悠久文化历史背景的技术、技能。这些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深入研究学习才能掌握。每一门技艺都烙着蕉城人的印记。例如:打铁,麦芽糖,纸扎,剪刀,手杆秤,剪纸等等。蕉城手感技艺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蕉城人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我们将把蕉城手感技艺中的优秀部分和真谛通过《蕉城手感记忆》专栏展示给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蕉城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本期登载的是纸扎传承技艺。

 

  千百年来,霍童百姓为纪念先贤黄鞠,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灯会,境内各姓氏以制作纸扎相互斗艳,将灯会装点得异彩纷呈。正月十五过后,便是民间艺人精心准备灯会的时期,灯会前期,记者来到了霍童镇,探访传统制作技艺。

 

纸扎“五谷丰登”

 

章新花正专注制作纸扎“还我钓鱼岛”外形

 

  在章氏祖厅,60多岁的章新花正专注于纸扎的焊接程序,他的“五谷丰登”已接近完工,边上还放着尚未完成的“还我钓鱼岛”纸扎模型。“今年展出的主题是‘五谷丰登’,展现祖先们耕作情景,这些是现代年轻人看不到的,就当作是回顾历史吧。”说话间,章新花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并启动电源演示纸扎的自动化耕作。“还有‘还我钓鱼岛’是受郑家小伙子委托给做的,热点话题,年轻人创意好,可惜不会手工。”章新花告诉记者,从改革开放后,他就跟随村里的老师傅学习纸扎技艺,只要能想象的,他都能做出来,简单的工艺七、八天,复杂的则需要半个月以上,如今,在霍童镇能做纸扎的艺人不到10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老艺人逐渐步入古稀之年,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纸扎技艺遭遇传承尴尬。

 

纸扎艺人在制作神话传说中的“玉兔”

 

  霍童纸扎属于灯技艺术,堪称一绝,以纸为主要材料,扎出家具、房屋、城池、花木、山石等景致,配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飞禽走兽。操动暗中机关,表演历史故事等,配上灯光、声乐、水、火更感真实,引人入胜。而在五彩斑斓的灯光下,老艺人们台前辉煌,台后黯然。

 

 

钱氏祖厅内,钱家兄弟正忙碌着为人物上彩、装饰,摆放于厅内的半成品已初具模型

 

纸扎“白蛇传”

 

  钱氏祖厅内,钱家三兄弟正忙碌着为人物上彩、装饰,摆放于厅内的半成品“白蛇传”、“银蛇献瑞”、“鲤鱼跃龙门”、“断桥相会”等纸扎作品已初具模型。“今年创作总数为7架纸扎,自家三架,别家委托制作的达四架,为了赶上节庆三兄弟大年初六就开始着手制作。”艺人钱新鉴说。

 

操作纸扎

 

  纸扎是霍童镇文化的历史见证,是传统灯会的重头戏之一,虽然年年上演,也吸引众着多群众前来观看,但手工技艺耗时长,并不能为传承者带来经济效益,年轻一代更多的选择外出务工,工艺传承找不到合适对象,就算当下再辉煌,令钱新鉴担忧的是纸扎技艺是否会走向消亡。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