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西乡梦 > 洋中风韵 > 正文

手工脚烛——点亮梦里水乡的清晨

2016-04-12 11:54:0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苏诗瑶 图/林灿鑫

 

有人说,工匠是最古老的职业。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匠人”用他们的作品续写文明的辉煌。而今,他们穷极一生的手艺也要在现代化的大浪中遗失……

 

古老的脚烛点亮了梦里水乡的清晨,老艺人忙碌的一天在晨曦中悄悄开始了。昏暗的作坊内,红脚烛挂满了墙头,墙角的炉火嗤嗤作响,搅动着锅里的蜡油,配合着剪枝板发出咔嚓声,像奏一曲古老的岁月歌。

 

 

微光中,陈言谐夫妇不紧不慢地剪着苇芯、穿扎纱线,时光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漫长岁月里最需要打发的事。

 


 

“我们年纪大了,重活累活干不动,也只能做一做脚烛打发打发时间,还能顺便赚个零花钱。”陈言谐说着将芦苇杆整齐地铺在剪枝板上,用剪刀剪去多余的芦苇杆,这个简单的动作,陈言谐每天要重复做个近百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便也晃过了20多个年头。

 

 

 

脚烛历史悠久,因其蜡烛尾部呈“V”型,如同跪着朝拜的人,故名脚烛。脚烛多用于婚庆喜事和公庙祭祀,但随着机器生产日益发达,蜡烛品种层出不穷,传统脚烛因需配合烛台使用,而逐渐被冷落,现如今也只有一些寺庙还在使用。

 

 

传统脚烛制作过程繁琐,从烛芯制作到蜡烛成型需要五道工序。脚烛的烛芯选用成熟的芦苇花杆,而芦苇花杆只有在每年十一月份才成熟,每到这个时候,陈言谐总是起早贪黑到河边收割,因为他必须要赶在芦苇枯萎之前收集一整年使用的量。收集回来的芦苇还需分摊晒干,按期规格长度不同分类,一根芦苇干可以做4-5根脚烛。

 

 

左手一捏,右手一绕,陈言谐仅用三秒钟的时间就能将脚烛的“V字脚部”捆绑完毕。“这个很有技巧,平常人是缠不来的,要从两根长短不一的芦苇杆的中部入口捆绑,速度要快,不能犹豫。你瞧!其实很简单。”陈言谐说着又缠完了一个脚烛芯。

 

芦苇杆是脚烛的蜡烛芯,主要起支撑作用。当然,蜡烛的燃烧要靠纱线汲取融化的蜡,所以要在沾蜡的位置,用指甲将苇杆切开一道缝,再把纱线扎入。

 

 

沾蜡是做脚烛最关键的环节,将炉火开到最旺,将凝固蜡烛油烧化,再将扎好纱线的芦苇杆放入蜡烛油中沾上一层,放置圆烛台上冷却,待冷却后再继续沾,需要沾个十几遍才能成型,陈言谐左右手同时开工,一次也只能沾个14根,成型的脚烛还需叫蜡烛头放在锅中加热,融掉头部的蜡,露出苇杆,一支充满喜气吉祥的蜡烛才算完成。

 

 

做脚烛极其耗时,需6个小时,陈言谐夫妇做满一整天也只能做800根,而称斤卖的脚烛,对他们来说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陈言谐夫妻年近古稀,身体也不如从前硬朗,在小的板凳上做久了,还得人搀扶一把才能起身。

 

 

我问老陈,做这个吃力不讨好,你图个什么?他笑着说:“不图什么,要图就图个生活,图个习惯吧。”也是,古老技艺对这些老艺人来说,早已经是一种生活,是一种习惯。

 

 

如今,仍坚持做脚烛的已寥寥无几,红色脚烛在吱吱的燃烧,摇曳的烛光还能照亮多少个天明?

 

 

·End·

 

责任编辑:Luna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