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西乡梦 > 洋中风韵 > 正文

东山古戏台,触摸历史冰山一角

2016-03-18 15:59:38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大梦客 林峰

 

 

 
 

  我确定自己有一股重新去东山的冲动,最好是现在,在这春色撩人的季节里。再去东山村,为了再看看古戏台、柳州祠堂。看古戏台,当然最好是他们演大戏的时候。上一回去,沿戏台菱角四周的S型木物,俨然是一对对虎爪,简直成了我的痴迷。仔细看图案,居然是兽嘴里含着铁圈,铁圈下衬着祥云状饰品,下面有一条穗带穿过。只是时间久远,木质的裂痕正好处在中轴对称线上。正是这种虎爪和装饰图案,站在戏台下,整个戏台由此而显得霸气、庄重,厚实。对于这种图案来说,演威武凌厉的阳刚之戏再适合不过了。我从不同角度拍照时心想,到那时来看戏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

 
 

 

 

 
 

  戏台正顶上的藻井,村民称凤凰池。整个池,完全是螺旋的花格的海洋,使最正中的莲花似乎会动起来。仰头望,不断地旋转,就不断地显示这种效果。莲花,这个佛教的象征,成为整个舞台的中心。舞台与后台用一个雕梁屏隔开,屏上写有“剑光射斗”四字,有刀光剑影之肃然。戏台后走廊,村里人说是专供给贵族妇女,等我走到两侧时,才发生是站在楼上的观戏台,那么刚才所说的走廊,其实是为了贵族妇女方便与两侧走动。走廊两侧,分别有两个半身鲤鱼样的装饰,有鱼鳍、鱼鳞,身上配有祥云。观戏台之上,便是翘角飞檐,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花开状的木雕。说起古戏台,自然有一段历史。据说当年老佛爷慈禧太后喜欢看戏,专程在北京颐和园内建“颐乐殿”,各地纷纷效仿。时任京师武生官、云麾使的东山人陈大川 (字华,清咸丰元年 (1851) 武进士)上疏朝庭,说是其八世祖陈纪,历史功绩至伟,请求建戏台于柳州祠旁,获恩准后于光绪十三年动工兴建。

 
 

 

 

 
 

  陈纪,东山人,南宋时,戍守柳州边关,担任知府兼知军事、刺史,纪律严谨,威慑“南蛮”;同时善政,倡导民众友好往来。他重教化,兴学堂,劝农耕,赈灾民,使柳州千里成一方乐土。因政绩升迁武功大夫。宋景定年间出使金国, 使金国不敢南侵。后劳累成疾,卒于仕,柳州百姓得知,立祠祀之。据说是宁德在外省唯一被当地百姓立有祠堂的历史人物。咸淳二年,南宋度宗赐移柳州祠于东山之阳,《宁德县志》为此记载:“柳州祠在二十三都东山,祀宋知军陈公纪。纪为柳州刺史(古代郡一级最高军、政长官)有善政,民立祀之。”之后,柳州祠经过了数次的重修: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柳州祠由吏部员外郎陈彬主持重修;嘉靖十五年(1536)重修,并增建了门廊;康熙二十年(168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两次重修。有祭田十亩,在梧洋。宋嘉定十六年 (1223) 在本邑一都县治立有“积善坊”(以上见《宁德县志》和《东山陈氏族谱》)。

 
 

 

 

 
 

  看过古戏台、柳州祠,再往里走,是东山古街,其后我们在村民的带领下,又看到了清代建筑圣母宫和唐代遗址的寺庙弥陀寺,特别是庙里遗留下唐代的石柱和须弥座石基,这又一次令我瞠目结舌。与霍童溪成历史记录热闹相比,这里安静很多,但我似乎在东山古戏台中看到蕉城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

 
 

 

 

·End·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