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联盟 > 今日福安 > 正文

福安继光饼——铜脸铁底棉花心

2014-08-12 22:50:57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微联盟栏目由宁德市官方微信公众号“幸福福鼎”、“大梦蕉城”、“今日福安”、“长寿柘荣”共同联办。本期刊载:微联盟成员“今日福安”推荐文章《福安继光饼——铜脸铁底棉花心》。

 

铜面铁底棉花心。饼面饱满光滑呈古铜色,饼底硬如铁却不焦。

 

  继光饼原只是一地方小饼,在明朝时被抗倭英雄戚继光用做军队主干粮后而得名,并流入民间,不但日常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

  在福安,“继光饼”这种传统叫法在福安仍然保存着。在我市的街边小巷里常能见到烧饼作坊,当中也不乏世代家族式老店,所烧的继光饼原料仅用面粉、碱面、盐巴等,是名符其实的健康食品,深受当地男女老少的喜爱。

 

奉上继光饼制作过程(多图)

 

擀饼胚。先将发酵过的面粉揉成一个个面团,再擀成碗口大小的圆形饼胚。

 

打饼孔。擀饼胚和打饼孔是一气呵成的,四五秒就能完成一个。

 

竹匾上贴满成型的饼胚,准备上烤炉。

 

打水润湿。准备上烤炉前,先用特制棕榈帚在饼面上洒些清水来增加饼面粘性,便于掀饼贴炉壁。

 

贴饼。事先双手打湿,用左手掀饼递换到右手后直接贴在烤炉壁上,湿手、湿饼、湿炉壁一贴就牢,动作连贯迅速,并带着“啪啪”的贴饼声。

 

贴满饼的烤炉在炉底木炭烘烤下直热气。随着烤炉内温度的升高,贴在炉壁的白面饼胚也随之鼓胀,并由白变黄直至呈古铜色。

 

盖铁片。烤炉内贴满饼后,需及时用特制铁片绕圆围盖住炉底燃烧着的木炭,并留有适当空隙,目的是为了避免炉底靠近火源的饼胚被直接烧烤而过焦炭化。

 

控制炉温。整个烘烤过程,需多次往烤炉内洒清水来控制温度。洒水产生的水蒸气,使得烤炉瞬间变成蒸箱烤蒸结合。

 

上下均匀加热。烤炉口用铁链悬挂的木炭需要间断性地上下调整位置,目的是让炉内上下饼胚受热均匀。

 

白面饼胚逐渐呈古铜色

 

起饼。用大小适中的漏勺升入烤炉内“接饼”,上方用加长的小铁铲铲饼,贴在下大上小烤炉内的饼,只要轻轻一铲都会顺势直接掉入漏勺中。

 

夫妻配合,正各自忙着收饼和串饼。

 

  福安城北街道后巷路内,就有一个世代王记继光饼店。37岁的店主王勇斌和哥哥王友谊以及妹妹三人,子传父业,学做继光饼已十多年。由于兄弟俩烤制继光饼技艺娴熟,且仍延用木炭烧饼等传统技艺,烧出的继光饼的饼面饱满光滑呈古铜色、饼内柔软像棉花、饼底硬如铁却不焦,外脆内酥,味道纯正,吸引很多馋饼客慕名而来。

  福安继光饼与福建其他地方“光饼”的来源虽相同,名称也近似,但长相各异,口味不一。如福清的是粘满芝麻的“咸香饼”,建瓯的则是中间包有葱花肉的“肉饼”等等,与福安继光饼的“铜脸铁底棉花心”特性有很大区别。“铜脸铁底棉花心,是福安的继光饼的特色,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听说有周边县市的饼匠特地来取福安的水,回去后还是没法做成我们这样。”王勇斌说。

  因继光饼作为主要祭品的习俗至今仍在延续,到清明前后将进入高峰,而且大多数人还要买足分量,等祭扫后分发给村里乡亲或街坊邻居们,好讨个吉利。据王勇斌介绍,清明前后,每天烧七八千块饼,还供不应求。之后,到了春节期间,很多返乡人大多会买几块继光饼解馋。有些人在春节后,还会带些继光饼回到工作和学习地,当地方特色小吃送给人品尝。平时外出旅游活动时,价钱便宜又便于携带的继光饼也是当地人们常带的干粮。

  如今,福安继光饼有多种吃法,如“蛎包夹饼”(夹有海蛎的空心油饼)、夹炒豆芽有等。很多酒店为适应不同口味需求,也有夹糟肉、粉蒸肉、海鲜等。

 

福安人爱吃的蛎包夹饼,是将海蛎包夹在光饼内的一种传统小食。

 

  海蛎包是油炸的。炸海蛎包要耐性,先在热烫烫的平底铁勺上抹一圈米浆铺底;接着,堆上一小撮葱花拌的萝卜丝,夹上几粒鲜海蛎做臊;然后,再抹一层米浆蒙馅罩面,就连勺搁进油锅里炸了。不一会,海蛎包就游离了铁勺子,在油浪微滚的锅里,嗞嗞响地浮浮转。因此,福安人将炸海蛎包,称作“浮蛎包”。

  炸海蛎包的油,是用榛油(山茶油),榛油人工压榨出槽,是原生态的。炸海蛎包时,要文火恒温慢慢炸。这样,炸出的海蛎包,色,黄橙橙,质,脆酥酥。咬一口,萝卜丝的清甜,海蛎的鲜味,都原汁原味地在口齿中留香。

  福安市是闽东的山海之邑,有丰富的海蛎资源,在城乡的老街古巷中,都有炸海蛎包的小摊,海蛎包是这里的大众食品。

  在炸海蛎包的摊上,必定摆有光饼。光饼的大名,戚光饼,是当年戚继光在闽东沿海抗倭寇时,军中士兵常携带的干粮。

  做光饼有讲究。首先,在和面时,要观气候,看风向,酌量添加盐水,这才能保证面团的活性。擀饼坯,三重三轻要把握准,饼槌击案板声响有节奏,饼坯的厚薄也辗得匀称了。最后,还得用槌柄尖往饼坯中间点个洞,这个洞孔有奥妙,不仅有利于饼烤得通透,饼出炉,又便于人们穿绳过孔提拎在手。

  福安人历来注重食品安全,光饼在炉中是直烤,炉中的燃料,一定要用木炭。木炭,是有机物燃料,无毒性;燃烧时,释放出热量也散发出草木的湿气,这样的烤出的饼,吃了,当然不上火喽!

  烤饼的过程,也是慢工细活。饼坯进炉前,先要将炉膛烘热;饼坯有序地贴好后,炭笼搁进炉了。初时,笼中的炭火只能半红,要用扇子轻轻地慢慢搧旺……这般操作,出炉的饼,饼面,像黄铜一样闪光;饼底,锈迹斑驳;饼心,松软绵绵。这就是福安特色光饼:“铜面铁底棉花心”,放上七八天都不会长毛变质。

  这时,取一块刚出炉的光饼,横切开,夹进一个才起鐤的海蛎包,深深地咬一口,那美味香气飘过了半条街。那年,北京有个电影摄制组来福安拍外景,几位好奇的演员,在街巷中,吃了蛎包夹饼,不知此食物何名称,就美其名:“海鲜汉堡”。

  游子归来,踏入故土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寻吃蛎包夹饼,尝一口久违的家乡味,留住了乡愁!(福安新闻网 郑祖辉 卢腾)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