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山海八都乐活乡 > 推荐 > 正文

误入宁德一个隐秘的世外桃源,像极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016-05-18 15:40:2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静雯庐主 雷美玲

 

进入这个隐山蔽水的村庄,完全是误打误撞。一如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渔人,贪恋沿途越来越美丽的景色而闯入桃花源一般,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洋头村

 

 

车沿崎岖山路一直下滑,在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之后,抵近谷底。此时,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阔达的平地,这种地貌在闽东往往被冠以“洋”名。

 

 

“洋”靠山一侧,是乌瓦黄墙组成的村庄。车至村口,过桥,桥下的那条白溪在春天里格外清澈,风掠过,绸缎般舞动。

 

 

而溪边一排挂满鲜嫩叶片的枫香树,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地亮了起来。


 

村口有堵墙,中间是个圆形图案,两边是村庄和主姓的简介。这村庄叫洋头,一个既无诗意也无情趣的村名,稍不留心,就给忽略了。

 

 

墙背后是广袤的农田,农田的背后是农庄,房屋顺山搭建,左右有间距,高低有层次,远远望去,大有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

 

 

而周边环境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则把孟浩然笔下的诗情画意准确地呈现出来。溪边的枫香树还在诱惑着我们缘溪而行,树干虽直,枝桠却对柔柔的溪水动了相思,纷纷压低身段;而枫叶更是按捺不住,临水顾盼。

 

 

往前,是一片有着多种珍稀树种的树林。数百株的老树划地而生,繁茂的枝叶搭构起一片偌大的穹顶,挡住了似火骄阳,挡住了肆虐暴雨,也挡住了流言蜚语,营造了一片与世无争、安详静谧的清凉世界。

 

 

闻讯前来的村支部书记老吴在树下与我们会合了,他的介绍,使我们对洋头村有了个大致的认知。洋头村地处蕉城区八都镇西北部仙人湾山的东南侧,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村,因三面环山一面向洋,且处于洋之头,故名洋头。

 

 

老吴引我们去看一株树,不,准确地说是两株树,一株榕树以强有力的枝干包住了一株枫树,相生的树我在闽东曾多次见到,但这两种树的结合,却足以从树名的谐音联想到很美好的人事,我说,叫“榕抱枫”莫如叫“龙(榕)凤(枫)呈祥”,众皆称好。

 

 

还有白楠,这是一种珍贵的用材树种,是上等的建筑、家具、雕刻和精密木模的良材;在涧边,有两株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桫椤。老吴告诉我们,后山有两百多株的桫椤。

 

 

桫椤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一路走来,栉沐风雨,在这物华天宝的村庄扎根发芽,兴衰枯荣,见证着洋头村从肇基、繁衍、兴盛到静默于世的嬗变。

 

 

正当我们还津津乐道着这片老树林时,老吴召唤我们进入附近一座外观极其普通的宫庙。这是座神农庙,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闽东地域独一无二,供奉的是神农氏。

 

 

神农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发明并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具,教人使用。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祖,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他还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促使了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的完成。老吴说,神农庙保留着古老的扶乩神示。

 

 

我知道这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一种求问神灵的方式,即两人手托桃枝的两端,移动的桃枝会在沙盘上画出字句,奇就奇在字句竟与求问者默求的内容有关,极具神秘感。

 

庙中有三顶楠木轿子,与庙同龄,说是镇庙之宝。每年开春,村民就用楠木轿子抬着神农塑像到村庄及田园巡游一番。事毕,村民才开始耕作。这习俗已沿续了两三百年。

 

 

神农庙旁有座石拱桥,单孔。支书说,这石拱桥是过去蕉城通往福安、福鼎及闽北浙南的古官道。原来这山坳里的村庄,并非想像的那般闭塞。

 

 

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行役里,寒来暑往,石桥刻上了岁月的印痕。

 

我们进村。村不大,民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巷进出,人声寂然,也少有鸡鸣犬吠。只有那爬上斑驳瓦砾的绿蔓,以新芽向我们透露出丝丝春光和生机,老吴告诉我们,这时节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

 

 

村子虽有七百多人,但如今留在村庄的,不足百人,而且,多是老人。他们离不开居住了大半生的老厝,放不下耕种了一辈子的田地。春天里的布谷鸟叫得欢,紫云英开得猛,他们脑海里的春耕意识本能地涌出。翻地、撒种……儿女寄来的钱足够他们买米买菜,但他们习惯了吃自己种的,说这味道更香更绵更淳。在与土地的亲近中,精神有了归宿,身体感到充实,寂寞得以消解,心头也多了几分踏实。

 

 

老吴是一位转业军人,家安在了厦门。但他也一样割舍不去生养他的村庄,毅然回到家乡,带着留守的乡亲一点一滴地维系着村庄的脉息。在老厝里,他熟门熟道地和主人聊着家长里短;在古巷上,他如数家珍地讲述村庄的古往今来。

 

老厝前有水沟,五颜六色的锦鲤悠游其中。老吴说,先民的智慧还体现在水系的布局上,循环有序,清浊分明。

 

 

村里有着一座议事亭。从那凹凸不平的木凳就可以看出,这亭是有年份的,经历和见证了村庄的人事。如今,依然被人看重,但凡家庭、邻里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都会端到这里来公议。摊开了,说白了,一如这亭前的水,扬清去浊,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对于向往纯静或喜欢探秘的人来说,洋头村还真是一个谧境或秘境。它有地理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我们真喜欢上了这个神秘幽静、从容淡然的村庄,老吴说,欢迎随时来,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感觉。

 

 

离去,老吴指了条路,你们过桥左拐,沿那条新修的水泥路即可上国道。

 

沿白溪而行的水泥路平坦、宽阔,十分钟后抵达国道边的闽坑村。有了这条新路,人们就不会像《桃花源记》里的南阳高士刘子骥那样,闻之欣然规往而未果的。

 

·End·

责任编辑:Luna

 

粉丝福利:

福利一:回复“大转盘”,参与幸运大转盘活动,抽大奖!

 

 

微活动:

回复“绘画大赛”,参与“蕉城·家”中小学生绘画比赛,赢千元大礼

回复“才艺大赛”,参与“我的六一 我做主”才艺大赛!,赢千元大礼!

 

 

觉得不错,竖个大拇指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