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山海八都乐活乡 > 推荐 > 正文

捕红鲟吃鲈鱼,从海里直接到餐桌,另一翻渔家情趣在海星

2015-10-20 15:32:5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林翠慧

 

  大海边,滩涂上,风吹海草随风漾,渔家人儿捕鱼忙……

 

  沐浴秋日微凉的风,卷走一夏的焦躁。104国道沐浴在秋日的清晨里,镀上了一层金黄。我们沿着国道寻找秋天,在内河与海的交接处,咸草的香、海风的咸,扑面而来。打渔的船儿在星光闪耀的海面上缓缓前行,铺开了一首“渔晨曲”,这样的画面留住了我们的目光,这里就是八都镇的一个小渔村——海星村。

 

 

 

  一入村,村道两旁晾晒的咸草由村口一路通向了村内,仿佛为我们指引着前方的路。

 

 

  被风晒的各种鱼干,一只只,一排排,一匾额一匾额,在风中招摇晃动,不经意间跳入我们的眼帘。

 

  似乎,风的流速并未叨扰到小村的节奏。这里的人,步伐悠闲,除了打渔,三三两两地聚首,要么聊家长,要么话桑麻,仿若时光在指尖停留。

 

 

  潮起时分,海水从远处海的中心涌来,在粼粼波光的涌动中,悄然涨高。而潮落时分,潮水又向海的中心奔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清晨,渔人赶着船儿出海捕鱼。小木船、机帆船,在海面上穿梭,沸腾了海面,闹醒了清晨,他们拉开了网,也拉开了一天的序曲。


 

  这一方水域,在咸水与淡水交汇的水底,繁衍着多少鲜活的水族,我们无处知晓,但企图从渔民的网兜里一探究竟,或许还有一些我们叫的出名字的鱼儿。

 

  水族们,都有自己的习性。而渔民熟稔掌握了它们的特性,总能在最准确的时间、时节,将他们请出来。

 

 

  这个时节的红鲟最是肥美,壳里装满了红膏,肉肥而实,膏红而香,美味可口。成群结对的红鲟,涨潮时,出来找吃的,退潮时,就躲进石洞里。渔民们摸到它涨潮三分出动,退潮七分入洞的活动特点,用四尺长的粗铁线,制出了一种弯形的捕鲟钩,探进洞里,钩住它,往外一拉,一只又肥又大的红鲟便拉出来了。

 

 

  渔闲的时节,村里妇女便会到其他地方批发带壳牡蛎回村,围着各色的胸裙,谈笑风声,好像一群吵嚷的喜鹊,一边挖海蛎肉一边售卖,赚点费用补给生活。

 

 

  如果来了客人,主人只消吩咐一声:“到水上去一趟,讨点东西回来。”那口气,就像家居农村的人说:“到菜园去拔一把菜。”没多久,丰富的海味便端上来了。海鲫鱼、鲫鱼、青头鱼、鲈鱼、红鲟……满桌子海味。

 

  一路走走停停。远远地,我们就看到60多岁的渔民林玉弟,拎着一篮子刚打回的鱼儿,我们好奇上前,围着鱼儿七嘴八舌地聊开来。

 

 

  林玉弟从10多岁就开始捕鱼,对这片海域极为熟悉,每天能捕到鱼儿200多只,他说这里最常捕到的要属鲫鱼、鲈鱼、海鲫鱼等。

 

  小村有一个海鲜销售点。每天,渔民把自己捕得的海鲜收购给这里的老板,不分种类。购得的海鲜销往城区的市场,或酒家。

 

 

  若到村中闲逛,遇到讨海回来的渔民,还可以直接向他们购买海鲜,不仅价格便宜又新鲜实惠。

 

  村中路口,还有一家海鲜小饭馆,老板那是相当的热情,里面海鲜种类还算丰富,大多来自村民的渔货,嘴馋时可以在这里打打牙祭,也可将买到的海鲜放到这里加工喔。

 

 

  行走中,我们好奇着渔事,同时也寻访着小村的故事。其实,这座小村的历史并不久远。小村位于镇区东南2公里,八都大桥东南侧。据说, 1961年新建,意取“海上元星”命名,故名海星村。这里的村民,是由福州、福安、霞浦等海域而来的连家船渔民在这里安家,形成了渔村,其中还有部分来自七都的渔民,全村180多户,620多人。这个有着50多年建村史的“老”村庄,长期依靠这片海域以打鱼为生,以内海作业为主。

 

 

  看过了青山翠竹,走走渔村也是不错的选择,趁着秋色尚好,约上三五好友,来一趟近郊旅,听听海的呼吸,拥抱蓝天碧海,海边的生活是另一番景致和生活气息哟!

 


责任编辑:HYL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