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书香宁德 > 探秘 > 正文

闽东最大寺院——龟山寺揭秘

2014-08-12 21:59:3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龟山禅寺遗址

 

  龟山寺,坐落于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西北部,距镇所在地18多公里,这里是佛教徒清修的理想境地,寺院始建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占地面积大约有三百多亩,二十多万平方米,是闽东最大寺院之一福安甘棠种德寺的十倍,龟山寺地处万山之中,左拥抱南屏峰,依山势排列,殿宇高低错落,结构严谨有致,气势恢宏,金殿辉煌。除了一般性的建筑,龟山寺还有御经阁、白云亭、六和塔、二师塔、东沶亭、等古迹。在最旺盛时期,龟山寺有良田千余亩,僧侣数千,下院达十余处。据笔者研究,在闽东宗教史上,以龟山寺为主的龟山区域,佛、道、儒三教均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对蕉城区的经济、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太和年间(827-----835年)的一个暮春,来了两位和尚,一位法号智具,江苏扬州柳氏子,一位法号正源,安徽宣城蔡氏子。两位均属西安章教寺高僧百岩大师怀晖的高足,二僧得怀晖真传,造旨很深。因为师尊在送他们远行时,反复叮嘱“遇龟而至”四个字。经过数年的艰苦跋涉,终于在南屏峰下结庐清修,过着“荷衣松食”、“火种刀耕”的艰苦生活。

 

1966年倒于台风的龟山禅寺后殿

 

  龟山寺自唐代修建以来,历代宋、元、明、清以及现代,迄今千余年。高僧大德,层出不穷,见于历史记载的有:从开山的蔡柳二师的“遍于幽胜,止于龟山”。到武宗灭佛时,二师挹偈示众僧侣:“敇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僧衣。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最后到妙莲法师(1951年)圆寂以及1966年大殿被特大强台风中摧毁为止一共走完了一千一百七十四年的岁月。现在遗址上仅存一座破烂不堪的偏殿,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孤零零地站立在莽莽山林之中,仿佛仍在诉说的唐风宋韵。

 

龟山寺人文景观

 

  龟山寺。据宋《三山志》载,龟山寺建于唐开成二年(837),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洞谷岩深,环境清幽,风景宜人,有:南平夜月、钵盂承露、狮子啸天、云外溪山、龙湫瀑布、雪涧素岩、供僧净水、螺髻晴天等八个景观;有:鸡胸岩、第一宿、罗汉台、卓锡泉、金鸡岩、鹧鸪林、堕虎口、马仙迹、白云亭、六和塔、菩萨泉、东沶亭、二师塔、泗州岭等十四个古迹遗址。有:两位从京师来的高僧在龟山修持的消息不胫而走,远播临近各县,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那么龟山岭古官道具体何时开凿,至今没有资料记载可知,只有在龙涧拱桥旁有一尊碑有记载是民国十六年重修。

 

龟山禅寺遗存的残缺的石碑之一

 

  按照地方史料以及束景南先生《朱子大传。卷一》记载,早在绍兴元年(1131年)农历二月,范汝为起义军攻占建州及绍武,朱松(朱熹的父亲)就携家避乱长溪,当时朱熹仅2岁。朱松父子还在龟山寺做了逗留。

  庆元五年(1199年),70多岁高龄的朱熹为躲避“伪学”之禁应长溪学生林湜、龚郯、陈骏、郑师孟的陪同下,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朱熹在龟山寺精舍讲学时间长达月余。后因宁德地方官员慑于朝廷法令,便派下属暗地劝说之处境。无奈之下,朱熹在林湜、杨楫的陪同下,乘船离开宁德,进入长溪县(霞浦境内)。可惜他讲学的内容没能流传传下来,只有一首五言古风《白云亭》载入乾隆《宁德县志》亭挹小南屏,遥联御经阁。四时发清兴;还尔林泉乐。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号称“治绩为东南最”的福州知府程师孟留下的“香焚檐匐岩云晓,花发莎罗海口春”诗句也是我们闽东虽能见到的最早的宋代文学作品。

 

为龟山禅寺雕刻的石匠墓墓碑

 

  南宋时期,龟山寺住持释慧空熟谙声律,所做禅诗收入《全唐诗》。有:《寄支提禅师》、《又送出闽》、《通海井》、《次韵韩伯修学读楞严见寄》等四首诗作。这些富有哲理的诗句反映了宋代闽东佛教教徒的修行生活及崇高的思想境界。为研究蕉城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宋代宁德知县徐梦发,武举正奏名第一姚望之,理学家王家宗传、龚郯,明代进士翰林院修撰黄希武、建州节度推官杨细林、庠生蔡世寓,进士刑部给事中文迪也都留有诗篇,并载入地方志,流传千古。

 

赤溪镇龟山禅寺遗址残留的零散文物

 

龟山寺的“三大劫难”

 

  龟山寺历经千年,自然有其兴盛的历史,但与其他名山宫观一样也历经沧桑,屡遭劫难,使大量的宗教历史文物损坏无存。从地方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龟山寺同支提寺一样,也曾经历过三次大劫难。一次,“会昌灭佛”。龟山寺在唐开成二年(837)建寺后不到五年时间,就遭到中国佛教历史上著名的“武宗灭佛”活动,唐武宗李炎即位后,深感佛教实力严重膨胀,大量公田都为寺院所有。僧众占着朝廷的重视,横行无忌,为所欲为,因此,他就采纳大臣建议,于会昌五年(845年)颁布“废浮屠法”。下令拆除寺院四万四千六百座,敇令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寺院大量田产归公。这对佛教是一次沉重打击。当然龟山寺也在劫难逃 ,蔡柳二师也被迫潜居深山,匿其行踪。二次,“嘉靖倭变”。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闽东沿海各县屡屡遭受倭寇蹂躏,给百姓的生命财产构成了重大威胁,嘉靖四十年(1561)二月,倭寇千余人由日本长崎侵犯宁德县六都云淡门(今属八都)乡村邶掳掠一空,十月,宁德县沦陷,灾难损失可谓空前绝后,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浙江参将戚继光率义乌兵八千至福宁府(今霞浦)。八月初七,夜袭漳湾横屿倭寇老巢,大获全胜。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千余卷土重来,从福鼎流江陷寿宁、政和,并屯踞 宁德东洋,再度洗劫漳湾一带,当时戚继光正率部队在连江清巢马鼻残倭,旋即歼之。倭寇闻马鼻同伙被歼,遂移寇一千余人,由漳湾退守赤溪龟山寺。在龟山寺,倭寇无恶不作,烧杀掳掠,佛门圣地顿时成为了软件地狱。最后还用一把火将龟山寺彻底烧毁。致使寺院元气大伤,唐宋风姿不复存在。三次。建国前后毁灭性破坏。明清时期,龟山寺僧侣一直经营有数千亩的良田,这些田分布在宁德、福安两县。多为达观贵人及富豪乡绅所捐赠。龟山附近居民都是龟山寺的佃户,由于后来一些不法僧巧取豪夺,佃户往往因为交不起田租而而陷入困境。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作,最后却连温饱也难以解决,年深月久就形成了矛盾。历史上农民多次与龟山僧侣对簿公堂,但由于封建时代官场黑暗,农民终以失败告终。由此龟山寺还一度成为国共双方轮流的后勤“军需部”。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使龟山寺犹如汹湧波涛中的一只孤舟,岌岌可危。解放后,特别在五十年代后期,僧侣所剩无几,寺院失去了管理,昔日辉煌的建筑物逐渐坍塌。1966年,随着“打到一切牛鬼蛇神,横扫一切一切牛鬼蛇神”。口号席卷神州,龟山寺核心建筑-----大殿应声倒塌。再加后来“破四旧”的最后清扫,千年龟山寺销声匿迹,从此消失在宁川大地之上,实在让人感到痛心。

 

  笔者:人间事事如棋盘,是非曲直任评说。当村民们分了田地。出了怨气,龟山禅寺走了僧侣,倒了佛像之时,龟山人油然而生某种前所未有的茫然与神伤,对于逝去的这一切感慨与抱憾交织。是的,而今,这种感觉逐渐变成一种共同期待,期待从废墟上重新找回龟山禅寺那辉煌千年的威严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