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潮头 > 正文

蕉城最老烟标收藏家

2014-10-09 18:18:47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收藏邮票、古玩、玉器等收藏爱好在现今不算陌生,但对很多人来说,收藏烟标却鲜少耳闻。所谓烟标,也就是香烟盒。这些随手扔掉的香烟盒,在烟标爱好者眼里却是宝贝,烟标的设计、风格、内涵价值远远高于香烟本身。在蕉城区,就有这么一位热爱烟标收藏的老人。

 

由于书房空间有限,老人将部分硬标烟盒收集放在床上

 

  林治渊老人今年82岁,是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会会员,退休前在宁德市蕉城区卫生防疫站任主管医师。追溯林治渊收藏烟标的历史,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那时,香烟牌子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突然有一天老人觉得把各式、各地的烟标收起来,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 “我之前也集邮,后来对烟标这种有各种各样图案的包装盒产生了感兴趣,便开始收集了,但是我并不抽烟。”从此,林治渊便与烟标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些年的海外香烟“万宝路”烟标

 

  一晃30多年,老人收藏的各类烟标现已有上万枚,其中软标12000多枚,硬标1100多枚。软标即纸张薄而软的烟盒,而硬标即硬壳烟盒。据老人介绍,现在软标已经不多了,近十年来收藏的以硬标为主,也就是市面上常见的香烟盒。

 

老人收藏硬烟标用纸套分装,不仔细看像是从前卖香烟用的木架子

三十年的烟标情

 

  为了保存好硬标,老人还独创了一种收藏方式,就是分装在自制纸盒内,像是从前卖香烟用的木架子,益于保存又便于展示。由于书房空间有限,老人将部分硬标烟盒收集放在客房的床上。满床的烟标不只是收藏品,更像是老人三十年的烟标梦。

 

烟标收藏者林治渊在翻查烟标

 

历史里的烟标路

 

  走进林治渊老人的收藏室,可以看到橱柜里摆满一本本装满烟标的文件夹。福建、浙江、广东……老人按省、按厂将软标分类,逐一装册,中国各个省份的烟标均有收藏,32省的烟标装册列在橱柜中,像是标本,又似记录年代的笔记。

 

像是笔记一样,全国每个省份的烟标都分装在不同文件夹里

 

  “福建省4个烟厂,龙岩卷烟厂、厦门卷烟厂、中烟厦门卷烟厂、云霄卷烟厂出的烟标,我都有收藏。”老人拿起一册指着其中的软标说。如今,云霄卷烟厂已经关闭了。

 

  人们常常会回忆起那些已经消逝了的“老玩意儿”,比如连环画,比如捏面人,比如软烟标。直到一些烟厂关闭,一些从前熟知的香烟停产,那些年代久远的烟标再难在大街小巷和人们手中所见。

 

  “这枚蓝刀王牌烟标是解放前的,当时很流行,宁德话说的‘刀牌’就是这个。”老人手中,还有一本古老的小蓝本,专门装放旧时的香烟标,“美丽”、“小将军”等解放前常见的香烟品牌都能在本子里见到。

 

林治渊老人说,上了年纪的老人小时候都知道“刀牌”香烟

 

据说“美丽”牌香烟是中国年代最久的香烟品牌之一

 

  “最高指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丽华”牌烟标上还写着毛主席语录,展现着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丽华”、“红叶”、“红卫”……这些文革时期的烟标随着那个时代而远去,而今,我们翻开这本小蓝本,仿佛翻开了尘封的历史,在一枚枚的烟标中窥得时代的一角。      

 

解放后一些香烟上印有年代特色的标语

 

道不尽的烟标乐

 

  虽然香烟盒遍地都是,但要把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烟标都收集起来很难。林治渊老人说,多年来,他的烟标是通过买卖、交换、朋友赠送得到的。由于自己不抽烟,看到想要的烟标时,就买来整包烟,再把里面的香烟送人。或者,老人也让朋友们留意收集,把抽完的烟盒留给自己。

 

还有一些香烟当作标本和烟标一同收藏

 

  有时,他甚至会为了一些藏品在大街上捡拾。“出去旅游的时候,他总是盯地板。”林治渊的妻子开玩笑说,“收集这个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他就是喜欢,家里烟盒占的地方太多了。”对于妻子的抱怨,林治渊只是笑,对于收藏者来说,点滴收藏其实就是源于狂热的爱好。

 

烟标收藏者林治渊是入选《福建省收藏家名典》

 

  林治渊老人说,他并没有花大价钱去买名贵的香烟,藏品也不一定多珍罕,看着这些藏品只为心里高兴。看着文件夹里的“古田”、“乘风”、“中南海”、“吉庆”、“五台山”,这些我们当年熟悉的图案,一张张各异的烟标,不仅是林治渊老人三十多年的心血,更承载了老人晚年生活道不尽的乐趣与幸福。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