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高山明珠虎贝 > 石堂探秘 > 正文

陈普身世之谜竟然是……

2015-01-26 18:45:27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大梦客 黄婧

 

陈普像

 


  提到陈普,你可能有所耳闻。这位宋末元初的朱熹理学传人,精修易经、天文,在石堂创办仁丰书院,还到建阳、莆田主持书院,培养了许多人才,并研发修制出刻漏壶计时器,现陈列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

 

  陈普出生于石堂,授学于石堂,宋亡后,又隐居于石堂山,以著述自娱,志不仕元。因而世人称陈普为石堂先生,虎贝石堂也因陈普而闻名于世。可如今的石堂却找不到一户陈姓人家,随着陈姓氏族渐衰落迁出,陈普生前身后之事只余寥寥数笔。近日,文化研究人士林立志偶然在梅鹤村友人家中发现一张明代卖山契和清道光年间的家谱,石堂先生陈普的身世之谜初现端倪。

 

陈普祠堂

 

石堂桑梓 涵括梅鹤文峰

  石堂,位于支提山西侧,与霍童相交界。这里曾名园州,自唐朝以来就有石堂之称,迄今已有千年历史。直至民国32年,宁德全县并乡镇保甲,虎贝当时为上西乡,乡公所驻地设虎贝,石堂才改为文峰与梅鹤两村。石堂周边群山相围,形成一个近3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且四面山峰多有岩石,山形奇特,北面有笑天狮子峰,东面有笔架山峰,南面有展旗峰,西面有黄柏峰,中间有横案似的翠屏山峰,全境有如一个石的厅堂,石堂因此得名。盆地中间还有一自东向西小山脉,山之南为梅鹤,山之北为文峰。如今,陈普的祠堂还在文峰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宁德知县叶稠为纪念陈普,将石堂仁丰寺,即仁丰书院旧址,改建为先儒陈惧齐祠,并塑像祀之。而陈普家则在与文峰隔山相望的梅鹤村陈厝。

 

祠堂内景

 

定位陈厝 万历山契为凭

  早期的石堂拥有陈、林、黄、曾、彭、夏、芦、叶、王、毕等三十六个村落,现在除了保留有黄、林、彭、兰、雷、叶等姓氏外,夏村、芦坪、陈家乾、曾厝弄等地名仍然保留着。古语中“厝”指代房子,例如“曾厝”,指“姓曾的人集中居住的地方”,芦坪、夏村、王毕厝坪也是这个道理。而陈家园就是当年陈姓人家居住的地方,旧时也叫陈厝。

 

  林立志发现的明代陈氏族人的卖山契,更准确地定位了陈厝的位置。卖山契上写明立契人为“陈湖同弟陈国铎”,时间为“万历三十六年”,所卖山地“坐落洋尾林其山,东至溪,西至子松田,南至大路,北至谢家园界”。“这张卖山契说明了明朝时有陈家的地卖给了林家,也就是说到明朝万历年间仍有陈氏族人在此居住。而这个地方就是陈厝,也就是如今梅鹤小学所在的地方。”林立志说,陈普晚年居莆中达18年之久,到元朝至和元年(1328年)秋天病逝,归葬石堂山,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此仅三百年,陈普当年的居所也应在石堂陈厝。

 

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山契

 

聚族而居 古遗又添新证

  “为什么说陈普就住在陈厝呢?因为古代的氏族都是聚族而居的,不会东一块,西一块。”林立志说,林姓道光年间的家谱上记载———“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岁,又扦移石堂唐山境蕃衍宗枝……吾祖进安公始扦石堂唐山境,居住其中两边有陈谢两姓”是一力证,说明了林姓始祖林进安是北宋神宗熙宁三年从七都埔源迁居至此,此前已有陈、谢两姓在此定居。古代宗族在闽的聚居形态,有的为一村一姓的村落,也有一村多姓的村落。宋朝时石堂唐山境此地就有三姓人家,一姓陈,一姓谢,一姓林,三姓比邻而居。永乐年间的庶进士谢霖就是谢厝里人,在梅鹤的门阙头至今还有明宣德御史张铎、知县张初为谢霖立的“登瀛坊”的遗迹。后来陈、谢两姓逐渐衰落迁出,现在的梅鹤村只有林姓了。

 

梅鹤村林氏家谱

 


  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唐山景即唐山境,而唐山境在何处?陈普弟子古遗先生韩信同有诗云:“君不见唐山绝顶棋盘石。”棋盘石也就是石堂八景中的棋盘仙迹,正在现在的半岭村(原梅鹤自然村)。

 

陈普祠堂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