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悠悠赤溪情 > 田园风光 > 正文

民国时期宁德一中一学子开了家茶行,到现在还经营得有声

2016-05-20 11:29:1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陈永仲 图/谢健玲

 

民国时期,宁德赤溪的“双泰成”茶行,在当地家喻户晓。经营业主傅隆优先生儿时受过良好教育,曾在宁德蕉城“莲峰书院”(现宁德一中的前身)念书,他知识面广,精于打算,善于经营。

 

 

在宁德赤溪,他不仅经营茶行,还经营百货、糖厂、酒厂、酱油厂,样样精通,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商人。

 

茶叶,在当时列为重要物资,只要守土一方,经营有方,就能赚钱,这自然成为傅隆优先生的主营生意。

 

 

“双泰成”茶行不论是制售红茶,还是绿茶,年销售量均为100-200担(每担100斤,每斤16两制)。每年所制售的茶叶,不论是哪种茶类,不论制售量多少,不论盈利多少,都与福州茶业总行领预付“茶银”。

 

这“茶银”不是简单的“银票”,透过“茶银”的是一种合同关系,是一种信任与信誉的关系。“双泰成”茶行在这种购销的双赢关系中获利,年利润率一般在50%-100%不等。

 

“双泰成”茶行的营销时间贯穿整个民国时期,动荡的社会环境对茶业行情也造成了影响,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 “双泰成”茶行以制售红茶为主,主要销往英国等欧洲国家;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由于时局动乱,红茶国外市场受阻,改为制售绿茶,销往国内。这一时期,赤溪成为“天山绿茶”的重要产区。

 

每年,从福州茶业总行领到“茶银”后,“双泰成”茶行就进入了制售茶的生产实施阶段:

 

第一环节:收购茶青。

 

茶青的主要品种是赤溪当地的菜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段时间里,当地农户在种地瓜的梯地沿边,按近2米的间距插种茶苗。

 

收购茶青由当地的茶贩来完成。茶贩有“行内的”与“行外的”之分,“行内的”由茶行内定专门人员去收购茶青,人数7~8人;“行外的”由乡里街坊自发而行,人数15~20人,他们上山收购茶青时,靠的是肩背手提,用的是专门制作的茶袋(或称“小布袋”),来完成茶青从点到面的集散。

 

第二环节:制茶。

 

制茶,是“双泰成”茶行的核心技术。“双泰成”茶行制茶,严在工序。制作红茶严格按晾青、揉捻、解块、发酵、烘焙、筛分(手筛去杂质分噻细)、匀堆、复火(成品)的初、精制工序;

 

制作绿茶经过杀青(在传统土进行)、揉捻、解块(手散)、烘焙、筛分手筛(去杂质分粗细)、均堆、复火(成品)的初、精制工序。每道工序都至细至精。在制作红茶的晾青环节,禁止用手触摸茶叶,只能借用竹片翻动茶青;

 

在烘焙环节,由技术工人专门盯守操作,把握火候;对较粗茶青的揉捻专门放在特制的小布袋(30厘米*25厘米)滚动复揉,俗称“踢揉”,以达到外形紧结。

 

茶行按工艺要求,在杀青、烘焙、揉捻、发酵等重点环节,培养和组织比较专业的师傅工上岗,人数在20~30人不等,并长抓不懈,保证了制茶工艺、流程技术精益求精。

 

“双泰成”茶行制茶,精在把度。度体现在掌控温度、湿度和时间,在过去没有现代技术支撑的情况下,把度更显得不易,为此,揉捻、烘焙、发酵成为制好茶的关键。

 

在制作红茶的发酵环节,最佳时间选在下午3点至4点,在太阳的照射下进行,把揉捻过的茶叶放在箩筐里,裹上布袋,上面再盖上布袋开始发酵。

 

如何把湿度调到95%—100%,全凭师傅工的经验,以目测、触摸手感为判断,对打湿、日照、时间三因素优选而成,使发酵出的红茶达到乌黑油润、汤色红艳的效果。

 

初焙、复焙同样用竹焙笼烘焙,但火候的掌握不一样,要掌控好毛火、足火和微火,关键在打火盆时,木炭的燃烧与用炭灰抹盖等的技术处理,从而来调控火温。初焙用毛火,以防止茶叶变红,复焙用微火充分发挥色、香、味。可谓细微之处见精深功夫。

 

第三环节:包装与运输。

 

“双泰成”茶行每年制出的100—200担不等的成品茶,先是通过陆路,靠人工肩挑到连江琯头,再通过水路,船运到福州台江。陆路的挑行、水路的舟载及茶性的特质对成品茶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上有着特殊的要求。

 

 

为达到成品茶的包装能防水、防潮湿、防串味,茶行在包装中采用三种材料对成品茶进行三层包装:

 

第一步,中层包装。按每袋25公斤装量及规格要求,制出成型的竹筐。

 

第二步,里层包装。材料选用包粽子用的竹叶,把竹叶头尾纵向相连,用竹签别成条形带,将竹叶条形带贴放竹筐的立面(包括底和盖面部分),再经竹签固定成里袋,待成品茶装入后,做封口处理。

 

第三步,外层包装。对经两层打包好的竹筐,再用油纸六面裹包,最后用绳子捆绑而成。

 

 

傅隆优先生的茶行运营,不仅使自己成为一方富商,而且使当地(赤溪)成为声名远播的产茶区,同时也形成了一方茶产业。民国时期,赤溪每年在采茶、贩茶、制茶、包装、搬运上,就业人数就达300~400入之多。

 

 

傅隆优先生在茶行运营上,讲茶道,讲茶艺;在做人上,讲道义,讲诚信,乐心公益事业,牵头修路、修桥、建盖公众信仰的“武圣庙”等。如今他“制茶精茶道、外世好做人”的处世之道,已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End·

责任编辑:Luna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