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讯 > 微讯 > 正文

宁德八一五中路命名的由来你知道吗?

2016-08-15 17:45:1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宁德市区内有一条繁华的街道,叫做八一五中路。宁德人都知道,这条路是为了纪念1949年宁德解放。可许多宁德人不知道的是,1949年8月15日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宁德究竟是如何解放的。现在,请随大梦君穿越到67年前的今天。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1949年8月上旬对于宁德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兵团21军63师根据上级部署,负责解放宁德、罗源,直抵官头、马尾,配合十兵团担负解放福州的战役,防止敌军从闽江口逃跑。63师参谋长李光军指挥作战,李光军同志率188、189两个团从霞浦盐田乘船向宁德、罗源进发。8月11日夜,189团副团长赵坫林率该团三营为先锋,于12日拂晓登上三都岛,经整天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一个营,三都岛宣告解放。

 

三都岛解放后,宁德县的解放也只是时间问题。可反革命分子却并没有死心,仍妄想进行反扑,当时国民党宁德县县长刘德馨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听闻三都岛解放的消息后,刘德馨顿时成为了一只“惊弓之鸟”。焦躁不安的刘德馨陷入了一个困局:是打还是逃,这是一个问题。要是打,国民党在宁德城关仅剩几十人的兵力,根本无力抵抗解放军的精锐之师。要是逃,以解放军的进军速度,逃也逃不了。这时的刘德馨和国民党宁德县的政、党、特一样,个个不安、人人自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终,不甘束手就擒的刘德馨还是决定向南逃窜,同时,他还想出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昏招”。

 


1870年三都澳

 

1949年8月13日上午,刘德馨率领驻守宁德的国民党85师某团三营几十人的兵力,悄悄潜入至涵道(今称金涵)、小岭一带。狡猾的刘德馨自然不想螳臂当车,他采取的是虚张声势,以“攻”为退的伎俩。当解放军188、189两个团靠近宁德城关,还没有进入国民党部队的射程范围时,国民党85师某团三营就用轻机枪和六零迫击炮乱打一气,试图制造抵抗火力猛烈的假象。接着,刘德馨率领国民党85师某团三营几十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飞鸾、罗源方向逃窜。可这等雕虫小技一眼就被解放军识破了。当天下午,刘德馨和亲信及保安队残余尾随85师三营,在二都至飞鸾途中被我解放军先头部队活俘,终究没有逃出人民的“五指山”。

 

军队开进城人民齐欢腾

 

8月15日凌晨,解放军188团到达宁德城关南门土堡亭。上午,地下党组织、游击队及民盟小组负责人与解放军首长分别见了面。接着,188团整装列队开进城关。由于前期在民众中开展了宣传,再加上前期对国民党宁德县的党、政、军及群团组织的策动,因此宁德县城秩序井然,全城民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涌上街头,夹道欢迎亲人解放军。沿街商店早已准备了欢迎彩旗挂在路旁,有些地方还挂起了横幅。当人们看到威武雄壮的解放军队伍时,都激动地鼓掌欢迎。不少民众还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解放军进城了!”“宁德解放了!”

 

 

一些群众得知解放军入城后,自发准备了猪肉、副食品等慰问解放军。如今80多岁的陈灿老人就是这些热心群众中的一位。据陈灿老人回忆,当时他母亲听说解放军进城后,立刻就蒸了一锅糯米饭,又到市场上买了一个猪脚,带上陈灿就来到了蕉城一小解放军连队驻扎地。然而部队里有纪律,不能随便拿地方群众的东西,他们只好把东西拿回去。驻军部队严守纪律给宁德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此,宁德全境正式宣告解放。

 

宁德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共地下党、游击队和民盟宁德小组等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宁德县城的解放,未发一枪一弹,人民免于战火,人心安定,社会秩序井然,除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威慑力外,中共宁德地方党组织、游击队和民盟宁德小组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瓦解国民党营垒,积极开展策反工作,为迎接宁德的解放和接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解放后的第一场群众大会

 


蕉城区老街

 

1949年8月15下午,宁德游击队领导人叶伯安率队从城北单石碑入城,与解放军188团会师。进城后游击队由部队安排驻扎在伪县府、警察局等处,城防工作仍由驻军承担。

 

8月16日,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成立。188团政治处主任胡方渡任主任委员,叶伯安任副主任委员。188团配合地方干部全面接管宁德的国民党政权机构。接管工作于筹备委员会成立当天即开始,各科室分工负责,对口接管。投城留用的国民党县政府旧职人员154人,也积极配合筹委会做好接管工作。文教科接管了国民党的文书档案;财粮科对田粮、公产、赋元底册等进行清点;其他科则派员接管了民政、社会、地政、户籍、建设、军事以及邮局、电信、交通、电话总机、参①议会、商会、民船公会、卫生院、救济院等。期间,筹委会还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社会治安、稳定市场、税收筹粮、学校复课等问题。

 

筹委会的接管工作持续了近一个月,战胜了重重困难,做了大量工作,为长江支队的顺利接交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

 

 

8月17日,宁德县青年宣传队在民众教育馆成立。该宣传队是在188团政治处的指导下,由地下党发动青年学生、教师组成的。彭强任队长,林树弘任政治副队长。宣传队下设编辑组、宣传组、总务组,全队83人。青年宣传队成立后,队员们上街刷写大幅标语,开辟《解放之声》墙报、快讯、号外,张贴安民布告和全国各条战线的胜利消息,教唱《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等歌曲,宣传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城市工商业政策,宣传解放军在全国各地的胜利消息,安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秩序。

 

24日,在宁德城关的“社会服务处”召开了解放后的首次群众大会。会场由青年宣传队布置,正中央悬挂上了赶制出来的毛泽东和朱德油画肖像。晚8时,在嘹亮的歌声中群众大会拉开序幕,参加者500多人。大会由城工部党员林树弘主持,驻军部队政治处副主任兼宣教组长刘子兵代表驻军向全县人民致意,并发表讲话,介绍了党对新解放地区的方针政策。接着由群众代表、老地下党员彭强讲话。

 

散会时全场高呼“热烈庆祝宁德解放,我们一定要做好支前工作”、“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等口号。群情激昂,气氛热烈。这次的群众大会激发了宁德人民翻身解放做主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稳定人心,拥军支前,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孙式康《宁德解放时政权接管一些情况的回顾》,见《宁德文史资料》第十辑,第71页。

(图源网络)

 

·End·

 

责任编辑:黄珊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