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微联盟 > 幸福福鼎 > 正文

微联盟丨串串糖画 点点记忆

2015-04-21 15:36:38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小时候在福鼎总能在学校门口看见一个小摊,摊子周围围满了人。
空气中散发着甜甜的味道,人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原来在等着糖画出炉。每一个糖画都活灵活现,那甜蜜的味道至今都还不曾忘却。至今每晚在江滨大桥下,还能看到糖画艺人的摊子。

糖画是一种福鼎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制作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这样一个造型就完成了。

 

每次总能为这种技艺深深的着迷。小时候每次放学总要到糖画小摊上去看看,那时有一个小小的转盘上面分成若干个小块,每块上面都有不同的图案,然后只要花上两毛钱就能转上一圈。那时总是渴望能够转到想要的是龙与凤。看别的小孩举着腾云驾雾的飞龙或展翅欲飞的彩凤,活灵活现,一时还舍不得吃,只轻轻用舌尖舔一下,又得意地向同伴炫耀,看得人眼馋口也馋。可是每次我都只转到蝴蝶,桃子这些小玩意,不过拿到手上还是很开心,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


记得有一次为了糖画还被妈妈打过。小时候家境不是很好,妈妈给的零花钱有限,所以自己都要很小心的把零花钱存起来,存到一块钱就盼着能到糖画摊子前去转几把,希望能够转到心仪的糖画形象。有一天放学后在糖画摊前一次又一次的转,只为能转到喜欢的图案,导致忘了时间,回到家后被妈妈狠狠的打了一顿。


还有更遗憾的事情就是什么图案都没能转到,不过善良的糖画艺人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会给我们一块用两只竹签搅在一起的麦芽糖。我们叫那种糖为“胶胶糖”,那种糖要不停的搅动直到由黄色变成白色,我们才舍得吃掉。



糖画(也称糖饼),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糖画的题材多种多样有小说、戏曲人物、吉祥花果、飞禽、走兽、等,以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最为有趣,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亦不会出现雷同的造型。


相传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

 


他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被路过的小太子看到后十分喜欢带回宫中,但是小太子回宫后把糖画给吃了,一直哭闹要糖画。皇上知道后召见了陈子昂,他在皇上面前表演了糖画,小太子立即破啼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并给糖画取名“糖饼(儿)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广收徒弟传授技艺并使它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如今你还能看到一些艺人在传承这门老艺术。如果你亲眼见这样的艺术你就会为这样的技术所折服。画糖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做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如今12岁以下的人买糖画是因为好吃,12~25岁的人是因为好看,其他人是因为好奇,又或者是糖画唤起了他们童年的回忆。现在经过糖画摊子我也还是会去买一两个糖画,并不是因为贪吃,而是因为这糖画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XIEJL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