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乡镇 > 七都镇 > 正文

舌尖上的“荔”史!一起来看七都荔枝的“前世今生”

2025-07-28 07:29:4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余深鹏 

 

 

峬村丹荔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的荔枝让苏东坡甘愿做个岭南人,倘若他尝过峬村荔枝,恐怕要改口作个峬村人了。

峬村原是宋代宁德县治下一个小村落,如今叫作蕉城区七都。说起这里的荔枝,其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已逾千年光景。至宋代时,荔枝种植更是臻于鼎盛,那红艳艳果实竟被选为供奉朝廷的珍品。

饕客苏东坡未尝过峬村的荔枝,这是件憾事。而比他小八十八岁的陆游,却有了这般口福。

图片

绍兴二十八年,陆游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得到他人生第一个官职——宁德县主簿那是个偏远的南方滨海小县城,气候湿热,他赴任需要翻越千山万水的艰辛才能到达。公务又是繁冗的,在举目无亲情形下,他幸好结识了县尉朱景参,二人意气相投,成为至交。

一日,他们同游北岭,行至峬村。正是荔枝大熟时,红艳艳的果实压弯枝头,在日光下仿佛要滴下汁水。陆游从未见过长在枝头的荔枝,今日得以见状。惊喜之余,两个中年人竟如孩童般雀跃起来,寻得主人容许后,攀上树去,折下串串沉甸甸的佳果。又取来当地酿的"青红"酒,一口荔枝,一口酒地啖着,说笑着,那是陆游上任以来最惬意时刻。

 

图片

蛮江上的风徐徐吹来,带着清凉水气和幽幽果香,将他们浑身暑气都拂散了。微醺中陆游心情畅快,他取出笔墨,当场填了一阕《青玉案》,中有"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之句。墨迹未干,纸便被风吹得微微颤动。

及至暮年,八十一岁的陆游卧在榻上,西窗日影斜斜地爬进来。他忽又梦见朱景参,梦见峬村的红荔枝。醒来时,他老泪纵横,心怀伤感,颤巍巍地起身写下一首诗:"白鹤峰前试吏时,尉曹诗酒乐新知。伤心忽入西窗梦,同在峬村折荔枝”。

荔枝还是当年的荔枝,人却不再是当年的人了。

今天,蕉城区七都还生长着一株宋荔,“元红”品种,八百余岁了。树皮皴裂,枝条苍劲,树冠极茂盛,亭亭然如一把撑开的巨伞。

临近大暑时节,我站在这树下,仰头望去,只见满树红果累累,竟似无数小铃铛悬在枝头,风过处,便微微地摇晃。这株"元红"宋荔,据说与陆游笔下那令他魂牵梦萦的"峬村丹荔"同出一脉。

摘下一颗细看,壳作深红色,宛如上好的红缯;剥开壳,内里一层薄膜,紫若绢纱;再撕去膜,便露出晶莹的果肉来,阳光一照,竟如琥珀般剔透。放入口中,清甜之味霎时溢满齿颊,汁水丰沛,果肉细嫩,风味之浓郁,实非寻常荔枝可比。

难怪,我想。这等佳果,自然要被历代帝王列为贡品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八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已成尘土,而这株老树依然年年结实,红果满枝。

树下一地落果,有些已被虫鸟啄食过半。蚂蚁们排着队,搬运着甜美的残渣。

图片

在一处闲亭,乘凉的老人们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一个“松柴蛋代荔枝”的故事。

成化年间,明宪宗格外器重刑部尚书林聪。这位福建宁德七都人士,以耿直不阿、秉公执法而闻名朝野。

为报皇恩,林聪命人用古法保鲜,将家乡鲜嫩的“元红”荔枝千里迢迢献入宫中。这种以油纸双重包裹,夹层间凉水不断更替的保鲜法,竟使荔枝鲜润如初。这贡荔之礼,一连两年,未曾间断。  

然而第三年,南方大旱。烈日炙烤,溪河干涸,田地龟裂如布满焦渴的皱纹。百姓颗粒无收,困苦不堪。林聪得悉灾情,心急如焚,连夜上奏,恳请赈济。不料英宗疑他偏袒乡里,以“眼见为实”为由,未肯轻信。

时值六月,正是荔枝红满枝头季节。林聪忽生一计,命乡人急采山间松柴蛋——那形似荔枝的松果,火速送入京城,将千里之外焦土气息带进九重宫阙。

殿前,皇上拈起一枚“荔枝”入口,齿间猛地一硌,龙颜骤变:“今年荔枝怎如顽石?”林聪伏地奏道:“陛下明鉴,荔枝生于南国,全赖雨露滋润。如今大旱无雨,果肉干涸,坚硬如铁。恳请陛下怜恤闽地百姓,减免赋税……” 

英宗恍然,遂下旨减免闽地税赋。消息传回南方,父老乡亲们望着焦裂的田地,泪眼中映出那位以松果代荔枝的林尚书。

原来最甜的果实,从来不在枝头。一颗为民请命的苦心,才是真正的贡品。

图片

蕉城区地处中国沿海亚热带北缘,这里恰好是中国荔枝种植的最北端。由于气候原因,此处荔枝成熟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晚上十多天,人们习惯称它"晚熟荔枝"。蕉城区七都的"元红"、三都的"妃子笑"、二都的"十八娘"都属于晚熟荔枝。这些荔枝核小肉厚,味道甜美,过去曾是进贡朝廷的珍品,如今却成了普通百姓日常的零食。

七都荔枝的栽培历史在蕉城区最为悠久。走进村落,老宅房前屋后,古树参天,浓密的树荫覆盖大地,很多树龄都已超过百年。肥沃土壤和温暖湿润的气候,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每年都能自然结出红艳的果实。当地民风淳朴,每到采摘季节,路人经过树下时,总会看到主人笑着扔下一串新鲜荔枝,说:"尝尝鲜吧。"那声音清脆悦耳,好客热情。

荔枝树已经陪伴这片土地上千年。那甜美滋味早已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它承载的文化气息也化作人们精神象征。摇曳的树影间,能看到岁月的流逝;剥开红色果壳时,能闻到历史的芬芳。一棵荔枝树,不仅结出可口的果实,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八百年的宋荔年年结新果。荔枝红了,恍惚间又看见那个江风轻拂的午后,两个对酌的身影,一口酒来一口荔,还有那张被风掀起一角的诗笺。但愿遥远的甜蜜与温情,永远鲜活地留存在这片土地上。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