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视界 > 美声 > 正文

留声雅韵:行走霍童溪(二)

2014-08-21 16:22:33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行走霍童溪Ⅱ》(音频)
 
附原文:

《林聪墓——又是明朝那些事》

 

 

    白鹭洲如在河之洲的少女鲜亮翠绿,她的对岸半山坡葬着一位历史老人如他的墓苔般的沧桑肃穆神秘。

 

  春到霍童溪,白鹭洲好像一个“在河之洲”的少女,鲜亮翠绿,春心萌动。而在她对岸的半山坡,有一个明朝时期的历史老人已经静静地在那里躺了六百多年。墓道口两块石碑立于宁屏公路旁,向旅人昭示着这里埋葬着一位非常的历史人物。磨亮的青石板铺成地墓道石缝里已长出了盈盈的小草,路旁的油菜花,紫云英花开花落,陪伴着墓道旁斑驳的石栏,在灿烂的斜阳里显现着与这位墓主人耀眼的过去不相称的寂寞荒凉。这位墓主人一生受三个皇帝的重用,在仕途上却又三起三落;一生弹劾无数的皇亲国戚朝廷重臣,死谏两次,下牢两次(一次死牢),最后却又官升至刑部尚书。以他才华横溢而又刚烈、是非分明的个性,不断在被贬与重用之间轮回,令这位可敬的历史老人——林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蕉城的历史冥冥之中总和大明帝国纠缠在一起。这里有两个明朝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得不提。一为国师周斌。1382年, 朱元璋立六岁的朱允炆为皇太子,过后一年,1383年,朱元璋便调宁德的举人周斌进京任国子监司业。国子监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职务,祭酒一人,从三品;司业二人,从四品下。从周斌于洪武十六年进京任国子监司业,病逝于洪武二十七年,这一时间段朱允文7-18岁。周斌教过朱允文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朱允文于1398年登基时,周斌虽已去世4年,但建文帝登基6个月后依钦赐周斌“国子先生”匾额 ,可见,周斌与建文帝朱允文的关系决非一般。  

  另一个明朝的重臣便是明景泰帝朱祁钰的刑部尚书林聪。

 

 

 

  朱棣之后,过了三个朝代,公元1449年,明朝皇帝英宗率五十万大军围剿瓦刺军,全军覆没,英宗皇帝被瓦刺军俘虏。他的弟弟朱祁钰即位。次年,英宗被释放回京,在用何种礼仪接前任皇帝回京问题上朝廷发生争议。而林聪敢于站出来坚持要用厚礼迎接英宗回京。过了2年,公元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废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而立自己的儿子朱见立为太子。这事虽有悖正统礼法,但满朝官员都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林聪这时正好奉命去广东祭海,回来知道这事后,立即上书皇帝,要求皇帝再将朱见深立为太子。爱憎分明而又不识时务的林聪为这事付出了代价,被贬为春坊司直郎。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年仅20多岁的景泰帝因为太子朱见立早逝而郁闷病倒,这一年的正月16日深夜,大明王朝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南宫之变” 幽禁8年的朱祁镇被一些旧臣簇拥着冲进南宫直奔奉天殿,到第二天便向早朝的百官宣布英宗复位。英宗复辟,重新登基,或者感于落难时林聪的仗义执言,便立即提拔林为都察院左都检御史,主管监察工作。这一年林聪41岁。公元1460年,明人曹钦造反,明军士兵滥杀无辜,为邀功甚至将乞丐的头颅割下。一时间,百姓闭不出门,明朝社会恐慌一片。林聪获悉后,急令只有生擒曹匪才有论功行赏,才及时制止住这一滥杀风。

 

 

  由朱元璋这个天生的权术大师打造的大明王朝,君主极权,铁桶一般,百密无一疏。但由他首创的锦衣卫,以及在明宪宗手上创立的西厂,令明朝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警察国家。冤假错案不多扩大化。在一些著名的大案里,惩治污吏或不法之臣只是由头,被朱元璋借题发挥,辗转牵扯,最后挖出了一个又一个“反朱元璋集团”,其中,胡惟庸、蓝玉两案分别都牵连出数万人。

 

 

  随着明英宗朱祁镇的复位,被叔叔景泰帝废掉五年的朱见深重新恢复立太子之位,并在公元1464年接过了皇位,称明宪宗,成化帝。明宪宗即位后,如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为了保持社会的安定,拨乱反正,他继续任用了一大批父亲信任的老臣,公元1477年(成化13年),已是61花甲之年的林聪升任刑部尚书。他在位期间, 引入了"秋审""和"朝审"制度。即,每年霜降后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会审京畿附近的死囚.称为"朝审",而每年八月中旬复审各省死刑案件则称为"秋审"。朝审与秋审后把死刑案分为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祖四类,除情实类由皇帝勾决后执行死刑外,其他三类均可免除死刑。朝审制的提出,是林聪对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贡献。5年之后,病逝于任。对于他的死,至今坊间还有种种谜一般的传说。一说他的死因是为奸臣所毒害;死后,明宪宗赐御葬,传亲赐金头银像等贵重物品陪葬,为了防盗墓贼,更命布政司参仪督建36座真假林聪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盗墓贼挖开林聪墓,结果却一无所获,更增添了这一传说的神秘色彩。因此,上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这一在中国法制史上留有重要一笔的历史人物的遗迹已是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