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人物 > 正文

他是宁德最早的共产党员,却是以国民党身份牺牲的!

2016-03-25 11:47:5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 林思翔

  题记:他是宁德最早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与钱壮飞等人一起被镌刻在北大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前不久,我们来到宁德蕉城一小,走进校园内刚修复的“明伦堂”。这里的一侧被辟为郑长璋事迹展陈室,门前的操场上立有郑长璋坐像,还修有一座六角亭,亭曰“长璋亭”。蕉城区关工委将此处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郑长璋是什么人?

何以受到宁德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

我们走进展陈室,了解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郑长璋,宁德县城关(现蕉城区)人,字仲珊,兄弟五人,他居第二。1901年出生于商人家庭,他父亲在宁德城关开设“通泰米酒铺”,略有家产。垂髫之年郑长璋就被送进私塾读书,九岁时转到城关第一国民学校,十三岁进入城关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校址就是这座始建于宋嘉祐三年(1058年)的“明伦堂”。十六岁考入霞浦县省立第三中学。

 

 

  1921年,郑长璋二十一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政治系,成了李大钊的学生。他的父亲本要他走“读书做官”的道路,但他到了北大以后,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北大革命熔炉中,郑长璋和北大许多青年一样,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真理。他积极参加北京党的外围组织一一反帝大同盟活动。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看到祖国的衰弱不振,民不聊生,他在家书中写到:“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透露了自己的抱负。

 

  1926年下半年,他又寄回了一封家信,表示决定放弃东渡留日而准备赴莫斯科留学。

 

 

  在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正确政治主张指引下,1924年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1926年下半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掀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革命的烈火燃遍农村和城市。这年冬,为配合工农斗争,北京党组织派出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学生奔赴各地参加革命斗争,许多共产党员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支持孙中山先生推行的“三大政策”,郑长璋便是其中之一

 

 

  1926年冬,郑长璋携带北京党组织的党员介绍信南下福州,向当时中共福州地委报到。当时地委党、团组织部长陈应中鉴于闽东一带党的活动还是一个空白点,就决定派他回宁德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同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陈应中又与当时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工人部长马式材(中共党员)商量,决定以国民党省党部的名义,委派郑长璋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主任委员,回县筹备建立国民党宁德县党部,并以此为名,开展党的工作。

 

  郑长璋回宁德后,经过积极筹备,1927年1月成立了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县党部先设在孔庙的明伦堂,月余后迁到考坪(今蕉城人民影院所在地)。县党部下设组训、宣传、商民等七个股室,郑长璋任县党部主任委员兼任组训室主任。他还团结本县许多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参加县党部的工作和活动。

 

 

  县党部成立后,郑长璋根据福州地委的指示,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相继在宁德县城成立了商民协会、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会员多达万人,遍及城乡。他亲自参加组织“街头剧”“街头演说”,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封建地主压迫农民的罪行,反对阶级剥削,激发工农群众的革命热情。

 

  郑长璋亲自在土地宫召开店员大会,讲工人为什么受穷,为什么要同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土豪劣绅作斗争,许多人受到感动。他帮助妇女协会挨家召开妇女会,宣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提出不许养童养媳,不许虐待丫头,不许作贱妇女等口号。他还帮助地方人士创办小学,动员工农子弟去读书,组织球队比赛,开展社会活动,宣传破除迷信,组织“乐善社”等。在斗争中,他处处表现以身作则,不徇私情的高贵品格。有一次,他发现隔壁三伯公家有虐待丫头的情况,便组织妇女会员上门,不讲情面地对伯公进行了批评和教育。

 

 

  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斗争最激烈、影响最大的行动,要算反对渔霸黄笃夫和清算县商会贪污公款这两件事。

 

  一件事是当时,宁德城关最大的土豪劣绅黄笃夫,外号“海霸天”,他身居商会会长要职,在宁德城关开设“德顺渔行”,官商勾结,仗势欺民。扬言凡是谷壳可以流到的宁德港澳水面,都是他的捕鱼场,在这水面内捕捞都得向他交纳水面租。他还规定,凡是渔民捕捉的鱼,一律要送“德顺鱼行”收购,不许自行出售。“德顺鱼行”收购鱼货是大秤进小秤出,付款只付四成现金,其余六成概发“白条票”。渔民拿到“白条票”,只能到黄笃夫开设的店里买东西,渔民受到双重剥削。针对这种情况,郑长璋发动渔民与之斗争,并以县党部名义支持渔民自由捕鱼,自由买卖,捕到的鱼货不必送往“德顺鱼行”收购。这一规定一宣布,受到渔民热烈拥护。

 

  另一件事是,前几年粤军许崇智部队由江西开来福建,进驻宁德,通过县商会向宁德县摊派了总额达三十万的军饷,限定分三期缴清,后来,许部只收了第一期七万元,就撤离福建。黄笃夫就利用掌握县商会之便,伙同陈伯咸等一帮人,勒迫群众交全饷款,从中贪污分赃,引起群众不满 。这事被反映到县党部,郑长璋认为这正是发动群众狠狠打击封建地主、土豪劣绅,开展革命斗争的好机会。于是,他一面派人挨家挨户深入调查县商会派款数字,一面拘捕县商会“座办”(即会计)陈伯咸进行审问。革命形势的压力,迫使陈伯咸不得不交待了部分赃款。县党部掌握了证据,就把县商会的几个贪污分子拖出来街游示众。这次革命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大长了工农群众的革命威风。

 

 

  宁德县党部筹备处的成立,各项革命斗争活动的开展,遭到了封建地主、土豪劣绅的疯狂反对。他们纠集了地方上的流氓地痞,日夜策划,图谋夺取县党部领导权,扑灭革命火焰。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生死决战在酝酿着。在蒋介石于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福州以林寿昌、黄展云等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力量投靠蒋介石,积极策划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3日,他们在福州南校场举行“拥蒋护党”大会,会上宣布“肃清跨党分子”十六条通电,会后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一时间乌云翻滚,形势突变,白色恐怖遍及全省。

 

 

  宁德县地主和土豪劣绅闻讯,认为时机已到,大小头目纷纷出动。他们派李奋等人四处奔走,往返福州、宁德之间,与福州“拥蒋护党”大会挂钩,指控郑长璋是个“啸聚群众,屡肇事端的赤色分子”。省党部右派头目林寿昌又指使李奋回宁德县成立县“拥蒋护党”大会,向县党部夺权

 

  面对这种严重的形势,郑长璋已估计到宁德县的反动势力会疯狂反扑,积极准备还击敌人的挑战。他一面组织力量,并借用海军陆战队保卫县党部,一面派林国璋、蔡泽鏛(蔡威)赶往福州向地委和马式材同志汇报情况,听取上级指示。不久,时局更趋紧张。他当着爱人的面,抱着才五个月的女儿亲热地说:“女儿呀,假如我为革命牺牲,你能为我报仇吗?”他爱人说:“既然处境如此险恶,你还干这个做什么?”他爽朗地回答说:“人生总会碰到危险,比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谈话,说不定楼板一下子塌下来,我们都得死去,何况我们干的是革命事业呢!”他已经做好了为革命随时献身的思想准备。

 

 

  福州自“四·三”反革命政变后,马式材已经转移。林、蔡二人不了解这一情况,一到省党部就被捕入狱。郑长璋闻讯,赶往福州,设法营救。在他离开宁德去福州的第二天凌晨四时,宁德县的李奋、陈国辉等人,即率百余人,发动突然袭击,悍然包围县党部,进行反革命夺权。这批人到达县党部时,双方展开了一场恶斗,因我方力量单薄,寡不敌众,县党部落入“拥蒋”的反动集团手中。之后,他们即在全县大肆搜捕革命群众,宁德重新陷入黑暗之中。

 

  与此同时,当郑长璋赶往福州营救林、蔡之时,宁德县“拥蒋”派也派了陈启昭等尾随跟踪,1927年4月22日,郑长璋在嘉滨菜馆被捕,先被送省“拥蒋护党”大会处,后被转至福州警察局扣留所关押。在狱中,郑长璋仍念念不忘革命。据当时中共福州地委工运负责人王劲国(王永椿)回忆:“我于1927年农历三月十九日中午被捕,寄禁于福州警察局扣留所。过了两天,我们的牢房就关进了郑长璋和陈某某两同志。郑一进牢,就同难友们大谈共产主义和‘三大政策’,并说‘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总理亲自制定的,是国民党右派破坏了‘三大政策’”。

 

 

  敌人对郑长璋恨之入骨,百般折磨。郑长璋宁死不屈,敌人无可奈何,决定对他下毒手。1927年4月27日深夜,郑长璋与福州地委书记徐琛等七名共产党员一起,被手执刺刀的军警押往福州西门鸡角弄外刑场(今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内),郑长璋等从容不迫,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苏维埃万岁!”英勇就义。郑长璋牺牲时年仅二十六岁。

 

  1927年9月,国民党省党部改组,宁德县党部重建,在国民党左派的宣传和策划下,1927年10月,宁德有关方面呈请省政府抚恤郑长璋。后来在当时县党部所在地———考坪,建立了一座纪念亭(长璋亭),还将郑长璋故居所在街道命名为“长璋街”。

 

 

  由于郑长璋牺牲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主任,他的中共地下党员秘密身份不为外人所知,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郑长璋的革命事迹不曾被人们提起。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夏,郑长璋的女儿、上海第一中学校长郑启如经过多方寻找后,联系上原中共福州地委党团组织部长陈应中和原福州地委工运负责人王劲民,郑长璋的共产党员身份及在国民党监狱英勇斗争的情况才真相大白。随后,在福州和宁德两地党史部门的努力和省里支持下,1981年12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郑长璋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北大校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郑长璋名字与钱壮飞等一批烈士一起被镌刻其间。他的英名和革命事迹也先后被载入《北大英烈》《福州英烈》《闽东英烈》等史籍,广为流传。当年在宁德与郑长璋一起参加革命活动被捕的蔡威,被营救出狱后到上海,找到党组织并参加中央特科无线电训练班,后来随红军长征,成为红四方面军无线电台和技侦技术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之一,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徐向前元帅誉为“无名英雄”。

 

 

  郑长璋、蔡威这两位宁德早期的中共党员点燃的革命火种,在他们身后都已燎原,闽东苏区革命斗争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都取得了伟大胜利。红旗遍地漫卷,英雄虽死犹生。

火种已然燎原  英雄虽死犹生

 

——谨以此文纪念郑长璋烈士诞辰115周年

(本文史料参阅了蕉城区党史研究室、区关工委有关资料)

 

 

·End·

责任编辑:Luna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