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书香宁德 > 探秘 > 正文

蕉城历史名人榜 ——陆游的蕉城岁月

2014-08-12 22:02:4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陆游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他从12岁能诗,直到84岁还“无诗三日却堪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多产的诗人。陆游与宁德曾结下不解之缘,其仕途的第一驿站便是宁德县,那一年他已经33岁了。其徜徉于神奇的宁川山水之间,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他的诗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德的自然景观、风土民情、社会生活。现在宁德城区的南际公园里,伫立着一尊陆游塑像,他背靠巍巍白鹤峰,旁有淙淙泉瀑飞溅,纶巾博带,面朝东北方。那是宁德人民为纪念850年前在此任县主簿的这位爱国诗人而建的。

 

少负才情难封候

 

  陆游出身名门望族,祖上四代都是达官,家族显赫。祖父陆佃进士出身,著述甚丰,成就陆氏家学,可谓家学渊源,儒书有种。有此家庭背景,陆游少时也自然怀着“学优入仕”的梦想,并躇躇满志,意在功名。其《闲游》诗云:“大冠长剑已焉哉,短褐秃巾归去来。五世业儒书有种,一生任运仕无媒。麦经小雨家家下,菊著新霜处处开。自笑闲游心未歇,青鞋蹋碎白云堆。”优越与自信跃然纸上。他在《答王樵秀才书》中也说道:“士以功名自许,非得一官,则功名不可致。”对功名与官场的迷恋显而易见。然事与愿违,陆游的功名仕途却坎坷曲折,难如其愿。

 

陆游选集

 

  陆游少有才学,十二岁时能诗文,以家世荫补登仕郎。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十六岁的陆游以登仕郎身份去临安参加吏部主持的出官考试,首尝败绩。然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更是打击连连。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陆游在绍兴府参加了以试诗赋为主的进士科的考试,虽入闱但在第二年的礼部考试中再次败北,因此陆游颇受打击,倍感失意。其在《答刑司户书》说:“吾曹有衣食、祭祀之累,则出而求禄,恐未为非。既不免求禄,则从事于科举,亦未为可憾。”从中流露出功名难致的心酸,诸多无奈,令人感叹。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已二十九岁,仍执着科举,到临安参加两浙转运司锁厅考试,锁厅试只限于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应进士科的人方能参加,录取名额相对较宽。但因陆游与权臣秦桧之孙秦埙同场竞试,虽为主考赏识,名置第一。但第二年参加礼部放官考试中,主考官因受秦桧指使,将陆游排除榜外,致使其功败垂成。漫漫科举路,辛酸谁能及?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死,陆游这才摆脱了巨大的政治压迫阴影,直到绍兴二十八年(1158),三十三岁的陆游终于以恩荫出任宁德县主簿,品轶在八品以下。

 

出仕宁德有遗篇

 

  作为宁德县主簿的陆游,时常酬唱,写下不少宦游诗作。后来,他60多岁在严州任上整理诗稿时,却将42年以前所作之诗"又去十之九"。尽管他删去那么多的诗稿,直到现在却仍能觅得他在宁德离任前后留下的遗作。

 

陆游诗词赏读

 

  《出县》:“匆匆簿领不堪论,出宿聊宽久客魂。稻垄牛行泥活活,野塘桥坏雨昏昏。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分泉自遍村。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绕吴门。”《还县》:“霁色清和日已长,纶巾萧散意差强。飞飞鸥鹭陂塘绿,郁郁桑麻风露香。南陌东村初过社,轻装小队似还乡。哦诗忘却登车去,枉是人言作吏忙。”诗中一方面抒发作者困于主簿吏职的烦琐事物,没有机会施展抗金报国襟怀的苦闷心理,也流露出一些客宦归思的情绪;另一方面则集中笔墨描绘了春夏之交,宁德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缱绻依恋。

  政治上的不得意也让诗人寄托山水。陆游几乎走遍了宁德的山山水水。那年春夏之交,他一叶扁舟,逆霍童溪而上,两岸青翠,一溪碧水;登霍童山,远眺十里“小桂林”;夜宿支提寺,与高僧“共夜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欲识天冠真面目,鸟啼猿啸总知音”。(《访僧支提寺》)又笔记:“支提山有吴越王钱弘俶紫袍一领,寺僧升椅上,举其领,而袍犹拂地,两肩有汗迹。”

 

渭南文集

 

  陆游《渭南文集》卷17的《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很值得我们注意。城隍,百姓又称城隍爷,它是从上古蜡祭八神之一的水庸演化而来的,最初只是对城池本身进行崇拜,从宗教学的角度说,属于自然崇拜的范畴。汉代,城隍信仰逐渐人格化,唐宋时期,城隍的职能逐渐扩大,并列入政府祀典。陆游的《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记载了当时全国的城隍信仰情况:”城者,以保民禁奸,通节内外,其有功于人最大,顾以非古黜其祭,岂人心所安哉?故自唐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今世尤谨。守令谒见,其仪在他神祠上。社稷虽尊,特以令式从事。至祈禳报赛,独城隍而已,则其礼顾不重欤!”陆游还从宁德恶劣的自然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地城隍信仰盛行的原因,指出:”宁德为邑,带山负海。双岩、白鹤之岭,其高摩天,其险立壁,负者股栗,乘者心掉。飞鸾、关(《宁德县志》引文作”官”)井之水,涛澜汹涌,蛟鳄出没,登舟者涕泣于父母妻子别,已济者同舟更相贺。又有气雾之毒,蛙、黾、蛇、蚕、守宫之蛊。邮亭逆旅,往往大署城壁,以道出宁德为戒。然邑之吏民独不得避,则惟神之归,是以城隍祠比他邑尤盛。”陆游的《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对于我们了解宋代宁德的社会、民俗很有价值。

  宁德作为陆游仕途的第一站,对于诗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而他对此邑情事之眷恋,确实老而弥坚,八十一岁那年,曾连作三诗,咏及这段经历。七绝题序称:“予初仕为宁德主簿,而闻朱孝闻景参作尉,情好甚笃,后十余年,景参下世,今又几四十年,忽梦见之平生,觉而感叹不已。”(《剑南诗稿》卷62)五律题序曰:“绍兴中予初仕为宁德主簿,与同官饮酒食蛎房甚乐,后五十年有饷此味者,感叹有赋,酒海者,大劝杯,容一升,当时所尚也。”(《剑南诗稿》卷65)七律题为《道院杂兴》(其三):“予少时与友人朱景参会岭下僧舍,到秋晚。荔枝独晚红在。”(《剑南诗稿》卷65)。三诗旨趣皆为缅怀故友,追思年华,所序大抵为饮酒、食蛎、折荔枝诸多往事,却饱含着一位耄耋长者回首平生而纠结于“初仕情怀”的特有意蕴。

 

悲梅花情绝沈园

 

  如果说政治上的失意与困顿给予了诗人太多的打击,那情感上失落与困苦更是对诗人的致命一击。陆游科举是失败的,仕途是曲折的,一生为之号呼奔走的抗金事业也是关河梦断,衷情难诉。在婚姻情感上陆游也深受打击,倍受折磨,这就不能不提他与唐婉之间那段令人悱恻的爱情故事。

  据史载,陆游于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在其二十岁时与唐婉结婚。唐婉字惠仙,乃其舅父唐闳之女。因为姻亲,少时陆游与唐婉便相识,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婚后二人情投意合,郎情妾意。加之唐婉也善于诗词,夫妇二人琴瑟相和,夫唱妇随,真是天作之合,伉俪情深。但好景不长,婚后幸福生活并未使两人相伴而终,由于种种原因,陆游最终将唐婉休出,棒打鸳鸯散,演绎出一段动人心魄的爱情悲剧。

 

千古佳作《钗头凤》

 

  从史实看,陆游休妻属实,休妻后对唐婉也是念念不忘,这在其诗词中均有反映。最为经典,且广为传诵的当属《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词作于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当时作者参加礼部考试失败,来到绍兴老家沈氏花园散步时,与同在沈园游玩的前妻唐婉邂逅,唐以酒菜相待,席上两上默然相视,竟无语凝咽。考场的失意,爱情的伤感,功名不致,佳情难续,诗人不甚伤感,悲情之下,信笔提下这首流传至今的爱情绝唱,令读者动容。从词中不难看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感情的追忆,对迫于分离的痛苦发出了无奈的感叹!唐婉看到陆游的题词,大为悲恸,也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表达了一对恋人迫于分离的痛楚,那种怕人寻问,独语斜栏的孤寂恐怕只有他们最能体会了。沈园邂逅不久,唐婉便怏怏而卒,两人从此天阴阳相隔。唐婉由此便成了诗人心中永远的痛,这种无法言及的伤痛一直伴随着诗人的一生,沈园在诗人心中也有着抹不去的情怀。

 

剑南诗稿校注

 

  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已是年近八旬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旧地重游,景色依旧,佳人非昨,令诗人不尽感伤:“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透露着对昔日恋人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也充满着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真是荡气回肠,震烁人心。

沈园见证了诗人凄婉的爱情,更见证了一段爱情悲剧!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