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书香宁德 > 探秘 > 正文

“沙家浜”支提寺寻根

2014-08-12 20:59:34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霍童支提寺

 

  脍炙人口的京剧“沙家浜”广为人们所熟悉。“沙家浜”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原型就是闽东抗日将士。追根溯源,这个英雄团队的前身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宁德支提山是闽东主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此宣告成立,开始了艰难的革命历程。时隔70多年,当年炮火硝烟早已散尽,然而红色革命的遗迹与故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演变,淹没在历史的舞台,反而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海山城风光齐秀,蓝绿红景观齐备”。10月1日,记者驱车沿着宁屏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沿途山海一色,风光秀丽。距离市区40公里,进入霍童支提山境内,放眼望去,方圆百里,群峰拔地,层峦叠嶂,溪涧纵流。支提寺所在之处,四周群峰环拱,状似千叶莲花,而寺恰在花心上,好一派雄奇伟秀的景象。众多的山川林窟,多以佛教名词称之,且山中寺院林立,不愧是“闽东东岳”和“佛巢仙窟”。

 


纪念碑


  闽东红军独立师诞生地支提寺,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浓厚的宗教氛围,更是红色旅游胜地。支提山千年古刹华藏寺前的小山丘上,屹立着一方“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碑”,这座青石纪念碑高2.35米,宽74.5厘米,立于1984年,碑文及落款为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叶飞所题。纪念碑坐落在红军亭中,四周青松翠柏,愈显庄严肃穆,见证闽东这方红色热土上的一段峥嵘岁月。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群众基础雄厚等各方面的原因,闽东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运动历史。从18世纪中叶开始,这里先后进行过数10次的农民起义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范式人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生活过。闽东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开展工作,1934年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创建了近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苏区,涌现出马立峰、苏达、杨而菖、叶秀蕃、詹如柏、赖金彪、江平、阮英平、颜阿兰等一大批革命英烈。

 

支提寺会师

 

  1934年9月底,根据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决定,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连江的闽东工农红军独立第十三团及寿宁的独立营等在宁德支提寺会师,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标。下辖3个团、2个独立营、1个特务连,共1600余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成立揭开了闽东革命新的一页,从此闽东党有了一支统一指挥、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

  这支部队在闽东特委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与几十倍与我的国民党正规军、保安团、地方民团、反动大刀会等,进行了上百次的英勇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保证了闽东红旗不倒。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牵制并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与配合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闽东革命根据地也因此成为了南方八省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十四个区域之一。

 

纪念亭

 

  1938年春,根据党中央的部署,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1938年2月24日,六团全体指战员1300多人在叶飞的率领下,分批从屏南棠口、双溪出发,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途。1939年5月1日 六团奉命挥师东进,向宁(南京)沪(上海)地区进发,与江阴、无锡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亦称“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由叶飞任副总指挥。期间,六团先后进行了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日军机场等战斗,声威大振,打开了东路地区抗日新局面,队伍不断壮大,从东进时不到700人,发展到2000余人。

 

叶飞

在芦苇荡上的合影

 

  同年7月,六团奉命执行北渡长江、发展苏北的任务,留下政治部主任刘飞等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坚持斗争。六团留下的36名伤病员在沙家浜的芦苇荡中养伤,他们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与敌人巧妙周旋。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后被搬上舞台、银幕,就是家喻户晓的 “沙家浜”。因此,闽东独立师诞生地后被誉为“芦荡火种”发祥地。1985年10月,该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六团还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众多战役,为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业绩。

 

宁德支提山的闽东红军独立师

 

  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建和发展,充满了艰辛曲折,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军精神,鲜明地展现出闽东红军的优良特质。这些优良特质植根于闽东这块英雄的土地,贯穿于闽东红军的历史,是其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今天也是激励闽东人民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到闽东红军独立师诞生地支提寺感受红色岁月,聆听在虎贝百丈岩跳崖牺牲的红军九战士等无数惊世英烈和传奇故事,吼两嗓子“沙家浜”…… 抚今追昔,切身感受着先烈们用鲜血与不屈写就的闽东光荣的革命历史。这条“红色之旅”正成为缅怀革命先辈,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每年都吸引着不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游客前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片革命的热土并没有被忘却。2011年5月,蕉城区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红色旅游规划名单、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1年6月底,宁德市支提山华严寺被中国国家宗教局授予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前,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景点建设已全面启动,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计划建成“南有古田会议旧址,北有支提山的红色旅游区”的福建闽东红色旅游新格局。
  太姥山、白水洋等景区既是闽东苏区的重要部分,又有着瑰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自然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旧址,如一艘红船,承载着不平静的热血,正以崭新的姿态,重新扬帆起航,驶向伟大祖国的怀抱。

蕉城在线 叶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