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蒸笼书写新的传奇
宁德蕉城在线
11月12日,采访车飞奔在蕉城区虎贝乡黄家村海拔810米的村道上,沿途,山岭连绵,遍布山野的毛竹、柳杉成为村子的独特景观。
恰逢农闲时节,记者进村时,村里的男女老少在自家的简易作坊里,忙着制作黄家传统的工艺产品——黄家蒸笼。正是丰富的柳杉、毛竹资源,为黄家蒸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在黄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作蒸笼,蒸笼亦成为这个村子的主导产业。
村民黄益妹说:“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精湛,凭手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绝非易事。”制作一只原生态的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需要多达80多道大小工序。
“黄家蒸笼远销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黄家村支部书记黄北梨说。
据记载,黄家蒸笼制作工艺从北宋时期由黄家村人黄一府始创,迄今900多年历史,一直是闽东百姓追捧的蒸笼佳品。清乾隆年间,曾一度成为宫廷贡品。2009年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3年获批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黄家蒸笼成为一门产业,始于1 992年。当时,一位台湾客商,在外地看到了黄家蒸笼,感觉手艺不错,就找上门来,要求给他做一批竹蒸笼。那次,全村不但圆满完成了台湾客商的订单,很多年轻人还借着这一成功案例的启示,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蒸笼厂。“黄家蒸笼”从此走了出去。
在蒸笼合作社内,工人正忙碌于各项流水线操作,生产好的成品,正被打包,准备销往国内乃至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厂长黄北拱告诉记者,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地成立了黄家蒸笼合作社,在工艺、材料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通过手工和机器相结合的方式编制蒸笼,使得外观更精巧,质量更优。工艺上,除了传统蒸笼外,拓展开发了生活用品、旅游用品、文化用品等300多种竹制工艺品,深受外国友人追捧。
“目前,在虎贝乡拥有蒸笼及竹制品有限公司10多家,其中精艺蒸笼、宏兴蒸笼、熟洋蒸笼3家公司已是规模以上企业。”黄北梨介绍,为扶持提升蒸笼产业,虎贝乡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2年4月,区、乡两级牵头,成立了黄家蒸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运作,促进蒸笼产业健康发展,目前50亩的蒸笼加工集中区正在抓紧建设中,该项目拟投资2000万元,进一步整合黄家蒸笼资源,力争通过蒸笼集中区建设,实现产值2亿多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点击排名
- (2014-01-24)霍童外表少林鹤桩拳
- (2013-12-30)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一)
- (2013-12-24)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三)
- (2013-12-23)蔡威:暗战长征解密(二)
- (2013-12-19)宁德“黑玉断续膏”的秘密
- (2015-05-27)水密隔舱福船:迈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
- (2014-08-12)漳湾镇疑发现600年前宁德贤人韩信同墓葬 蕉
- (2016-05-25)南际山中藏着一座300年的古刹,见证着宁德的
- (2016-05-19)闽东一奇男子:历官四省 所至有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