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潮头 > 正文

检察院法警队长竟说出这样的话……

2016-08-19 16:02:0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这两年里,55岁的陈德南用双脚走遍

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前路村的每一户人家

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老陈

 

这两年里,村民们只要一有难题

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老陈

 

这两年里,陈德南以这座小山村为家

从“第一书记”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两年过去了

陈德南依然走在对前路村的扶贫之路上......

 

陈德南(左一)到葡萄园基地查看葡萄生长情况

 

 

 
外来的 “自家人”

2014年5月,宁德市蕉城区检察院法警大队长陈德南在区检察院推荐和组织选派下,到洋中镇前路村挂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此时的他,并没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有多重,挂村“第一书记”的身份转变,在他眼里更多的是些许的新鲜和向往。这一年的6月5日,陈德南背上行囊,开始了为期3年的驻村生活。可等他真正见到这座小山村的样貌,切切实实地坐在村民的身边时,陈德南突然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第一天的驻村生活,就让陈德南感受到了贫困带来的震撼。在随后的半个多月里,他挨家挨户造访,了解每一户家庭的人口数、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直至当年建党节,彻底摸清村里情况的陈德南才第一次召开党员大会,逐一点出阻碍前路村发展的问题,与众人商讨前路村的脱贫致富之路。

 

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子,却由一名“外来人”掌权,他会不会真心实意为前路村办事?当天,会议室里20多名党员代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无声地质疑着。村党支部冯副书记一上来就毫不客气地说:“陈书记,你刚才也说了不少村里的问题。其他不提,我们只要求你把村里的防洪渠、河道、道路硬化、公交亭、公路减速带等这些基础设施先做起来。”

 

要如何把村里的公共事业做好,确实让陈德南犯了难——前路村距离蕉城区洋中镇中心有10余公里。虽说有耕地面积1200亩、森林面积7500亩,但由于交通闭塞,村中又多是留守老人,多年来村财收入几乎为零。要搭好这个新阵地,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陈德南与村两委再三商讨,首先将“道路硬化”这项工程提上议程。此后,在陈德南的多方奔走下,村里筹措到资金23万元。同年8月底,前路主村村内房前屋后道路实现水泥硬化,面积约2800平方米。

 

“走了十几年的泥土路,没想到还能走上水泥路。”走在前路村主道的村民老冯笑呵呵地说,这一切多亏了老陈。与此同时,蕉城区检察院也从每年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20万元投入前路村的扶贫建设,并先后帮助协调各类新农村建设与扶贫专项资金500余万元

 

 

如今,冯副书记提出的9项“要求”,已有8项得以圆满解决这两年间,陈德南的工作成绩村民也都看在眼里,被前路村的村民们视作“自家人”。

 

2016年,在前路村选举大会上,陈德南以全票通过,由“第一书记”变成了村党支部书记

 

 

 
百姓的 “贴心人”

2015年6月3日,经过陈德南多方协调,建设农村文化广场“龙井公园”的资金总算到位了。本该高兴的事,却在征地时遭到村民冯老二的反对。村干部纷纷劝说,但收效甚微。

 

 

得知此事的陈德南,在第二天特地抽空到村民的聚集地泡茶、聊天,打听冯老二的家庭情况和为人性格。从村民口中,陈德南了解到冯老二是个孝子,对他的老母亲特别孝顺,便暗暗记在心中。之后的日子,陈德南每每得空就到冯老二家中看望冯母,与老人聊家常、关心其生活。重阳节这天,陈德南拎着一些鸡蛋和面,又去看望冯母,陪她唠嗑了一下午。晚饭前,冯老二回家时,陈德南已经离开,但他的话依旧回响在冯母的脑海中。

 

“刚刚老陈来过了,提到征地的事情。这都是有益村里建设的,你就同意了吧!”见母亲这么说,冯老二也不再坚持。第二天陈德南上门时,冯老二主动松口道:“村里建设征地,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吧!”听到这句话,陈德南终于松了一口气。

 

2015年11月,龙井公园正式动工,并于同年12月底完工。如今,看着前路村的村容村貌越来越好,陈德南多有感慨——

 

并不是我老陈有多大本事,前路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张文杰检察长、洋中镇党委书记阮良忠、镇长崔向新多次下村调研,针对建设情况提出指导意见。我老陈做的,只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

 

 

 
解困的 “热心人”

2015年9月,前路村的葡萄园种植基地大丰收,近百亩葡萄园预计产量达到10多万公斤。然而受“苏迪罗”超强台风影响,原本又大又甜的葡萄却出现了早熟掉果现象,下了订金的批发商纷纷要求退款。

 

滞销的可能让葡萄园股东陈金寿急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之下找到陈德南问对策、寻帮助。谁也没有想到,这一问竟让危机变成了契机,更为前路村贫困户的脱贫带来了希望。

 

 

接到陈金寿的电话,陈德南当即赶往葡萄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葡萄的掉果原因主要在于外销途中的长途运输。可宁德本地找不到能消化这10多万公斤葡萄的批发商,只能想办法零售出去。陈德南当即将情况向蕉城区检察院领导反映,恰逢抗战胜利纪念日假期,蕉城区检察院干警及家属自发组织来到该基地“爱心采摘”,当天共计销售1000多公斤。

 

同时,陈德南又联系了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帮助开展义卖活动,通过短信、微信平台组织发动村民返乡采摘等方式帮助解决销售难题。不到20天,就为葡萄园主福建裕丰农业有限公司挽回20多万元损失。事情是解决了,可也暴露出一个更大的问题。企业底子薄,一旦受灾就可能因为资金短缺一蹶不振。没有产业支撑,前路的村容村貌搞得再好也可能只是“空架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

 

 

 

 
治贫的 “用心人”

在陈德南的信息反馈下,自2014年起,蕉城区检察院先后对前路村的所有困难户进行了摸底比对。通过群众评议、村级班子审议、村民代表决议,最后公示得出困难户名单,由院里每个科级干部一对一帮扶,给贫困群众每户2000元的资金补助。

 

 

“虽说对这些困难户进行精准识别,实现了扶贫政策的精准帮扶。但很多贫困户的思想观念还没转过来,2000元到他们手中,可能人情一来,红包一包就没了。”如何加强政策和资金的统筹安排,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又成了摆在陈德南案头的一个重点。

 

2015年的葡萄园基地危机让陈德南有了新思路——将困难户的上级帮扶资金进行集中统筹,采取“村企联手、党员共建”的方式入股合作社进行年底分红。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循环,也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达到“众筹解众愁”的目的。同时,企业还可优先提供劳动岗位给贫困户,助推贫困户脱贫。

 

 

陈德南的这一想法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并在不久后开花结果。通过精准扶贫、众筹分红等有效举措,2015年前路村实现人均收入12861元,是2010年的3.2倍。群众脱贫致富的背后,是陈德南默默的付出。

 

 

 

 
驻村的 “法律人”

“现代扶贫思路,应有法治思维,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为前路村“第一书记”,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利用职业之长,做好法治扶贫工作,这是陈德南给自己定的一项附加题。

 

 

对他一手组建起来的前路家政月嫂服务中心,这种法治扶贫的理念尤为深入。为了落实精准扶贫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在月嫂公司成立之初,他便邀请蕉城区检察院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的干警,多次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我们的权益有哪些,我们所照顾的妇女儿童的权益又有哪些,检察官们都说得清清楚楚。往后工作,我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万一和雇佣方发生纠纷,也知道该怎么维权。这种讲座,让我有了底气。”月嫂公司第一批员工冯婵娟笑着说。

 

 

在挂点前路村工作中,陈德南还结合平安乡村建设,提请蕉城区检察院领导为该村协调开展数字化高清视频监控项目。通过在全村重要路段设置高清监控摄像头10余个,实行24小时网络重点监控,有力地提升了治安管控水平和群众的安全感。

 

 

与此同时,陈德南还积极发挥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能,结合前路村两委换届选举开展了职务犯罪专项预防活动,结合林下经济发展开展了生态环境专项检察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前路村的村规民约进行合理规制,促进传统习惯与现代法治、文明建设相融合,有力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发展的能力。

 

“检察官不只是要办好案,还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些实事!”陈德南如是说。

 

·End·

来源:宁德蕉城检察

责任编辑:黄珊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