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的宁德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德历史悠久,
文化遗产丰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
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他们是有着地域特色的文化因子,
是地方文明的文脉承传,
虽经历岁月风霜,
仍屹立在宁德的文化宝库内,
熠熠生辉。
民间舞蹈
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
畲族巫舞《奶娘催罡》是闽东畲族巫师进行驱鬼镇妖活动中的一段祭祀舞蹈,分净坛、请神、踩罡三个章节,通过日常生活情节和生产活动的若干画面,塑造陈十四娘(又称奶娘,即民间传说中的妇幼保护神陈靖姑)这个驱妖镇魔的女神形象。
传统技艺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这一种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保留在蕉城区漳湾镇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10年11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结构和舵的设置,被称为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漳湾福船承其衣钵,一脉相承。它在全国木帆船造船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结构的科学性与功能造型美感,堪称“中华一绝”。
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
蕉城区
黄家蒸笼的制作工艺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2009年,黄家蒸笼制作工艺获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据了解,制作一只原生态的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先后需要经过盘制腰箍、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盘制笼盖、插板、制底屉等八十多道大小工序。
闽东畲族乌饭制作技艺
闽东畲族村流传有许多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其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畲家人又称作“分龙节”,这天,家家都做乌饭以备全家共餐、馈赠亲友、祭祀祖先之用,同时族人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所谓的乌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取叶煮汤,后将备好的糯米和装有乌稔树树叶的纱布袋同时放入缸中,倒入凉水浸泡24小时,注意糯米和纱布袋必须左右分开放入缸中,使其处于同一水平线,一斤糯米,加三两乌稔树的树叶,加二两水,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屏南、寿宁
木拱廊桥建造技艺是屏南一项传统民间建造技术,宋代以来全县共出现建桥师傅数百之众,建造全县乃至周边县市廊桥一百余座,有着成熟而高超的技艺。
其工艺流程一是选桥址;二是建桥台,三是测水平、造水架柱和天门车;其核心部分是造拱架,步骤包括上三节苗、上五节苗、立将军柱、上剪刀苗、上桥板苗与马腿;
白茶制作技艺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是创制福鼎白茶的中心工序,具有自然、科学、优质的特点,拥有高超的制作方法,独具科学艺术魅力。在传承古老制茶法的基础上,在传承古老制茶法的基础上,福鼎白茶制作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技术制作工序流程呈水线形式进行。
福鼎白茶拥有优秀品质特征,得益于其传承久远的制作技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科学价值。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银饰锻制技艺
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是畲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聪明能干、勤劳智慧、友好善良的民族风格,银器纯洁无瑕、质地坚硬,正是畲族精神品质的体现。不同的银器、不同的纹饰,寄托了福安畲族群众别样情怀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畲族银器制作过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2011年,以“珍华堂”为代表的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饼花工艺
福鼎饼花制作工艺是福建省福鼎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饼花是二百多年前,福鼎当地汉族民间艺人独创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特有画种,它是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一种装饰画。
福鼎饼花除了美观好看,最有趣的是饼花图案上的人数还代表着月饼的重量。一个人为四两月饼(旧时一斤为十六两),两个人为半斤月饼,最多至十六人为四斤月饼。
红曲黄酒酿造技艺
屏南
屏南黄酒酿造与红曲制作技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形成独特的闽派黄酒特色,承载着闽东北独特的黄酒文化特质。
数百年来,此项技艺多以农家自制或小作坊生 产方式存在,一直流传于民间,是屏南古代重要的 民间技艺之一。2007年,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红曲制作技艺
古田县
古田的老红酒选用古田当地优质糯米和天然山泉水、天然植物酒曲为原料,采用上千年的传统陶瓷酒缸酿造工艺,未加酒精、色素、防腐剂、增稠剂,是正宗纯天然绿色饮品。
红糯米酒一年四季均可饮用。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红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安市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故而得名。坦洋村以白云山脉为其天然屏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坦洋工夫”的历史悠久辉煌,在唐代就有野生茶树供制工夫红茶,并远销日、英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相当大规模的茶市。它以“坦洋菜茶”为主要品种,其独特的品质深得西欧、俄罗斯、阿拉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喜爱。
曲醋制作技艺
古田曲醋为传统工艺,属四大名醋之一,有着750年历史。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古田民间即采用土法制红曲,并用红曲或混合曲作为糖化发酵酿酒酿醋,此后区内主要集镇均有制酒制醋民间作坊,民间多数自家都保留一两坛老醋;乾隆十四年,在古田旧城二保街就有私营酒、醋厂;民国时期,全区有酿酒酿醋店数百家。
到目前为止,曲醋是古田县唯一保留的具有传统配方的工艺,其酿造器具多为明、清朝代流传下来的,制作技艺也是目前该区保留最完整最多的酿造器具。
官浦油扇制作技艺
在福安,油扇相传盛行于明清年代,城北街道的官埔村是唯一的产地。手工制扇技艺世代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据老艺人们介绍,官埔油扇制作大小工序有30多道,大致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画扇画、上油晾干等。男匠操取料、做扇骨等粗活,女匠则谋裱褙、画扇面等细活。
乌金紫砂陶制作技艺
“乌金陶”取材寿宁县蕴藏丰富的紫砂陶矿,借鉴、吸收古陶瓷、青铜器、铭文、碑刻、唐砖汉画等古典艺术精华,篆、凿、钩、划、点、剔手法独运。
釉上、釉下、阳篆阴刻自成一派,并突出将经典文学、历史典故、诗词书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篆刻技艺有机结合,创新装饰技法,形成了凝古陶的质朴、青铜器的厚重、铭文碑刻的金石及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为一体的陶瓷精品,填补了篆刻艺术空白,在继承和创新中,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棕衣编制技艺
周宁的蓑衣,也是宁德一个独具特色的手工产品,具有耐磨、不易破损、透气性好等特点。在周宁县礼门乡仕本、芹源等村,村民们至今还沿袭着从祖辈传承下来的蓑衣编制技艺。春分时节,穿蓑衣劳作的农人,为田野增添了一道盎然的生意。
上世纪70年代,每到农闲时节,礼门乡农民便成群结队挑起行囊,走南闯北,挨家挨户给人编制蓑衣。当时编一件蓑衣能挣五六十元,一年能编七八十件,许多村民正是靠着这门手艺致富的。
糖塔制作技艺
霞浦的“糖塔”(即糖塑)有数百年历史,以当地特制糖浆注模而成,民间遂发展以雕刻各种模具,有花鸟、六畜、人物、观音、弥勒、塔、飞机、火箭等,作为中秋节送小孩之物,此风俗当地仍存。
制作霞浦糖塔时,精雕细刻的模具绝对是老手艺人的“制胜之宝”。它一般只选用上好的楠木或梨木,横向截取中间一段后,再竖向均分成二到四块。随后,请手艺高超的木工师傅在木块内侧雕刻出各种造型——此时木块已然劈开,雕刻的图案拼接起来要完美流畅,自然很考验木工师傅的手法。
闽东山茶油制作技艺
初始时,食用油大概多用于点灯照明或作为战争中的燃烧物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植物油的制取和食用已十分普遍。在这时期,大批南下迁徙入闽东的北方人民,带来了整套手工榨油技术,从而开始了闽东榨取食用油的先河。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乡这里的传统手工榨油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榨出的山茶油清净醇香。
从山茶籽进入油坊,到流出色泽金黄、清香四溢的山茶油,有着一整套复杂而又有规范的制作工艺。扭“千斤秆”稻草结包油饼,只是其中的一道工序。
剪刀制造技艺
据《柘荣县志》记载,柘荣刀剪业是传统手工艺的老行业,创于清雍正十二年。清同治年间,柘民“袁合兴”、“林木兴”字号的剪刀已颇享盛名,产品还畅销江西、广东等地。
1990年改名闽锋剪刀厂,并创立“闽锋”名牌,驰誉全国,之后许多相关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畲族斗笠制作技艺
上水村的畲族花斗笠是介于生产、生活用品与工艺美术品之间,亦或称“花笠”,为畲族女子专用。据介绍,上水村编织花斗笠的历史悠久,且代代相传,曾形成一定规模的竹编手工艺产业。
霞浦畲族花斗笠是颇有名声的,是较贵重的服饰品,做工很精……由于花纹细巧、形状优美,加上水红绸带、雪白的织带及各色的珠串,更加显得精巧而富有民族风格。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
畲家服饰,是其中一道极富有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一针一线显灵秀,一式一款展风情。
畲家服饰,是畲族文化中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亮丽的风景,其服饰种类繁多。以男女上衣为例,男上衣就有“面前扣”、“烟铜衫”两大类,而“烟铜衫”中又有“长摆衫”、“双甲”、“棉袍”等三类;女上衣则分为“里的衫”、“三步针衫”、“副牙衫”、“靠子衫”等几类。
张元记红茶制作技艺
“张元记”的核心技艺是碳火复火提香,也叫足火,是形成“张元记”红茶独特的花果香、焦糖香的技术关键。其制作技艺以技艺的独创性、科学性和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性,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
桐山江记鱼片制作技艺
江记鱼片始创于1940年,自创史人江声赣开始至今,老铺已历经60多年。老铺经久不衰,与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分不开。江记鱼片采用手工制作,技法独特,鱼片味道鲜美,鱼香留齿,嫩滑爽口,顾客每天络绎不绝。在2003年被评为“福建名小吃”。
·End·
来源:美丽闽东
责任编辑:merlin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金融IC卡搭乘公交 宁德市民新体验
- (2014-08-12)《王道剑》序 刘兆玄倾情演绎建文帝逃亡宁德
- (2014-08-12)宁德有了首个鸟巢图书馆
- (2014-08-22)《蜡笔小新-买东西》宁德话版,真的火了!
- (2014-08-25)宁德话《泰囧:手机在我这!》
点击排名
- (2016-11-02)宁德居民用电阶梯分档电量本月起调整!电费变
- (2015-09-11)镜子不要对着床头!这些居家“风水”竟然都是
- (2016-06-17)把花露水喷在手机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 (2015-12-23)宁德最美的24小时,给你一个你不曾了解的小宁
- (2016-08-31)闽东最原生态畲歌完成拍摄录制,古韵新声,真
- (2015-12-08)土鸡蛋VS普通蛋,致这些年你花过的冤枉钱……
- (2016-12-14)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词
- (2015-12-11)12月,会是我们最难熬过的一个月…不信?看完
- (2016-04-19)300年后的人类是这样的,看完目瞪口呆!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