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潮头 > 正文

手工缝制花样年华:中国女装永恒的经典——旗袍

2015-10-28 11:32:28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汤少贵

 

  张爱玲曾说,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二是旗袍。穿旗袍的女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端庄优雅,一颦一笑间散发出婉约动人的气息。相信很多人都记得电影《花样年华》里那个身着各式各样旗袍的张曼玉,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女人独有的柔美成熟、风情万种在她身上展露无遗。而让旗袍熠熠生辉的,除了旗袍本身、穿旗袍的人,更离不开旗袍背后的制作人。
 
 

 

 

 
20年“老裁缝”为你私人订制
 

 

  在林章明的旗袍工作室,挂着几十件旗袍样衣,或素雅,或艳丽,或清新,或妩媚,各种面料、花色和款式,无一重样。

 

  “我的手艺是跟一位亲戚学的,他当时跟随一个上海老师傅当徒弟,学了做旗袍的手艺。”林章明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结缘做旗袍的渊源。今年40岁的林章明,从19岁开始学裁缝,他与旗袍的情缘已有20年,1997年开始他先后当过学徒开过裁缝店,如今在东侨金城花苑小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

 

  “我从最基本的踩针、缝纽扣学起,一步一步地学会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等各道工序,也学会了各种式样、不同难度的服装裁剪缝制。”林章明告诉记者,跟随自己的亲戚学成后做起了旗袍缝纫行当,一干就是20多年。

 

 

  “当时学好裁缝手艺不愁吃穿,现在的裁缝很多都改行做其他生意了。但做旗袍还是有市场的,旗袍很有韵味,是中国国粹,一直都有消费人群。”林章明接着说,“裁缝当了20多年了,打算就这么做下去。”

 

  采访期间,林章明一直没有停下手中活儿。一件半成品旗袍,在他娴熟的手里像在跳舞。

 

 
每件旗袍 都有唯一的主人
 

 

  “穿旗袍最重要的是三围一定要很清楚,千万别太瘦,旗袍是体现女性曲线和丰腴的,不是以瘦为美的东西……还有,做旗袍和穿旗袍格外注重3个点:胸,腰,以及行内称为‘浪腰’的后腰最细处。提高腰线,可以掩饰女人最恨的小肚子,降低一些,则能把那些天生很‘S’的女人勾勒得更为玲珑。料子薄,臀围要略紧一紧,厚重的织锦缎,要略微留些空隙。”林章明说道。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成衣旗袍、改良旗袍,林章明却一直坚持做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旗袍,虽然费时费力,但是其精致的细节,唯美的效果,是利用机制或半定制的工艺远远不能达到的。“旗袍的精髓并不在成批量制成的高开衩里,而在于隐藏在边角的密匝针脚:一代代口传心授的老手艺,其秘诀就在于无论多么没型的女人,穿上旗袍立即风情万种、顾盼生辉。”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林章明的女儿,她身上就穿着林章明亲手做的旗袍。“我女儿的旗袍都是我亲手为她量身定做的。待到她长大成人出嫁时,我同样会为她制作一款龙凤旗袍。”据林章明介绍,如今的旗袍受众群越来越广了,除了平日里穿的旗袍,更多的是前来订制“龙凤旗袍”。不同面料和工序的旗袍,价格也不同,从500元至3000元左右,但一些手工精良的旗袍价格在一万左右。虽说外面现在也有很多便宜的旗袍,但手工旗袍始终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而成的旗袍具有时代的文化气息。“我不喜欢做一批衣服让客人来选,都做成一模一样的,那样就没有意义了,我喜欢一人一件,每件旗袍都有自己唯一的主人。”

 

 
纯手工 方能体现旗袍精妙
 

 

  栩栩如生的龙腾图案,搭配浅黄色的绒质材料,显得高贵优雅;金灿灿的火凤凰,妖娆在黑色的绸缎上,格外夺人眼球;笔触潇洒的水墨画,在白色的丝质面料上,有种内敛的美……

 

  “手工制作与机器缝制的最大区别在于细节,比如旗袍开叉处的滚边,如果是手工制作,开叉处会有角度,而机器制作则达不到如此精妙的程度。”林章明边指着旗袍边介绍说,别小看手工缝制这项技艺,它是个非常耗时的工程。一般来说,从量体、打样到缝纫、绣工、盘扣,学会制衣的基本功,就需要学上两三年的时间。更多的老师傅,则是将一生的年华都倾注在旗袍制作上。

 

 

  一件手工旗袍,通常需要几个师傅相互配合,少则数周一月,多则上年。而第一个步骤就是量体裁衣,需要精准测量人体36个部位,除三围、身长、臂长之外,还包括颈长、颈粗,单肩、双肩、臂粗等。“只有精确知道人体各部位的尺寸,才能做出最合适的旗袍,这样,每件旗袍的主人都是唯一的。”

 

  手工旗袍流传至今的八大工艺———镶、嵌、滚、宕、镂、雕、盘、绣。这其中,“盘”的制作工艺又堪称一绝。“盘”即盘扣的制作。林章明的盘扣品种繁多,工艺复杂,对制作的力度和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剪出布条,然后两边折光,放入细铜丝,做出尺寸,结成钮扣,最后盘成花型。

 

 

 
旗袍的演变 记录一段历史
 

 

  林章明向记者讲述了旗袍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旗袍始于满族人的旗装,这种旗装的基本款式是圆口领、窄袖、向右侧捻襟,下摆四面开衩,带扣袢,束腰带。清朝成立后,满族游猎变为农耕,加之与汉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满汉妇女的服饰风格也相互交融,这使得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逐渐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旗袍真正的风行,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滩。上海妇女大胆地摆脱旧式服装的束缚,在清代旗袍的基础上,结合西洋女装的时尚元素,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既符合东方女性气质特征,又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式女装。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成为最时髦的中国式时装,这也是旗袍发展的黄金时期。时而高领、时而低领,时而宽袖、时而窄袖,下摆时长时短,开衩时高时低,这一时期的旗袍,普及程度之高可谓空前绝后,旗袍的款式日益繁多。正是这一时期的绽放,奠定了旗袍在中国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永恒的经典。 

 

 


责任编辑:FMT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