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潮头 > 正文

开学季!新生们的入学全攻略,必须人手一份!

2015-08-31 16:28:2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开学啦

term begins

临近开学,马上就要和亲爱的暑假说拜拜了,这也意味着孩子们的暑期将划上句号。进入幼儿园,升入新学校,考入大学的亲们,都将要面对不同的成长和学习环境,那么孩子们该注意些什么?家长又该如何陪伴孩子做足升学过渡期的准备呢?快和大梦君瞧瞧这份这份新生入学攻略,让您顺利过渡到开学后的新时期。

 

 

幼儿篇

调动孩子上学热情 多谈论幼儿园生活

 

 

 
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那些从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孩子,想第一天就快快乐乐地上幼儿园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家长该怎么做,才能让宝贝们都爱上幼儿园呢?
 

 

新学期到来,给宝贝添置一些新的用品必不可少的。一个新的书包、一件新衣服都会让宝贝爱上幼儿园,期待和小伙伴一起嬉戏的时间快点到来。爸爸妈妈们要学会抓住宝贝的小心理,适当采购一些学习用品,提前调动宝贝的上学热情。

 

 

入园前,家长可与孩子谈论幼儿园的生活,让他们对即将面对的新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好奇和期待,以便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还会闹着要妈妈、闹着要家里的玩具,甚至在学校里闹着不肯吃饭,放学回家后又闹着不肯来学校。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刚开始上幼儿园有哭闹情绪是分离焦虑的正常反应,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适应。老师建议,家长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一定要舍得“放”,一是对学校和老师要放心,二是对孩子也要学会放手。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与熟悉的家庭及所住小区相比,幼儿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甚至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仅会发生上述所说的分离焦虑的情况,有时还会表现出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状态,例如,扁桃体发炎、发烧、感冒等,这些情况也是常见的。一旦病好,家长应及时地送幼儿回到幼儿园,让孩子重新开始适应新环境。

小学篇

调动作息时间家长引导很关键

 

 

 
开始小学生活,也就意味着孩子们正式进入一个系统的学习状态。不过,要完美进入这一状态,对刚升入小学的小朋友们来说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尽早认识到两个阶段间的区别,提前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新生会因不知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而对开学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专家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入小学的情景,或者聊聊即将要上的那所小学的情况,还可以抽时间陪孩子提前去新学校、新班级看一看,熟悉陌生的环境。
 

 

家长还可以提前带孩子一起去购买入学用品,包括入学所需的资料、学习用具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慢慢适应和放松心情。

 

 

老师和家长还应该在建立沟通模式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与外界接触,因为孩子对进入小学是没有概念的,因此要从行动、语言、准备工作等方面给小学下一个正确的定义,教导孩子突破内心防线,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培养表达能力,勇于向新同学做自我介绍,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待人处世之道。

 

 

假期里,许多孩子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常常是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开学后孩子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假期的最后几天,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无疑是最关键的。比如,上午8~11点,正是上课时间,不要让孩子过分沉迷于游戏玩乐或贪睡等,最好静下心来,读读书,看看报。时间一长,孩子的“玩心”自然就收回来了。这是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家长要不断提醒孩子遵照作息计划。

 

 

刚升入小学,新生可能缺乏纪律和责任感。要纠正孩子的学习状态,除了老师的指导外,家长也需要配合。尤其是升入小学后的第一个星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督促他先完成作业再做其他事,不要仅仅满足于写完,而是要在孩子学写字的初级阶段,督促他把字写好。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尽量不要打扰,更不要在他身边玩游戏、看电视,家长可以选择在孩子身边看书,既是陪伴,也是以身作则地督促。

 
家长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制订未来的学习计划或者规则。当然,在制订计划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注重执行过程和结果,如果在现实中执行不好,还要找出原因,及时做出调整。
 

 

开学前,一些孩子可能出现口角生疮、精力不济、胃口不好等症状,妈妈们应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清淡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多摄取酸甘性质的食物。

 

 

最令家长们头疼的是开学后孩子的上网管理问题。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了手机,孩子们有了很多的时间,用手机上网成为许多孩子放松的内容之一。很多父母反映,孩子们成了“手机控”“计算机控”,躲在房间怎么叫都不听,干什么都捧着手机,不让玩就各种哭闹发脾气。

 

 

家长要在开学之初,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上网的计划,作出明确规定:什么时间上网?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一定不要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时,还应该有违约惩罚。该契约要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且签字达成,给孩子一个仪式感,让他体会到得到尊重的意义。

中学篇

主动融入新环境做好学习计划

 

 

 
升入初中,同学们进入了新的学校,也将面临新的班集体。在新的集体,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彼此间比较陌生,这时很多人会感到孤独,想念以前的学校、班级和同学。要摆脱这种状态,同学们就应该主动地适应新的环境,去熟悉新的班级和同学,无形之中,你会越来越融入新的环境,朋友多起来,陌生感自然会逐渐消失。
 

 

与小学相比,初中的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学习的量比以前大了,内容加深了,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的记忆上,还有对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而且时间也更加紧凑了,所以同学们要更加注重提高做事的效率,每天要做哪些事,自己应该有计划有安排,充分地利用好时间。要想学好每一门课,就应该适应每个老师的教学,具体包括熟悉教师的语音、板书、思路、要求以及某些教学习惯等等。

 

 

从小学升到初中,对很多同学而言是一道“分水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小学成绩不错的同学在进入中学后却跟不上,一些非常受老师关注的同学到了初中,老师的关注度降低,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会失衡。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心理状态。对于这些同学而言,更重要的是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调整心态,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正确的自我评价,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能一步步达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能不断地向目标努力。

 

 

家长最好开学前先为孩子打个“预防针”,告诉他们可能会遇到学习难度加大、成绩不再名列前茅、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等问题,并巧用自己的经历,用浅显的语言鼓励孩子正视挫折、承认挫折、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学,争取积极的行为方式,最终战胜挫折。

 

 

对于初三或是高三的毕业班学生,新学年的到来代表着他们将迈入最为紧张的冲刺阶段,为下一人生阶段做准备。专家建议,面对压力首先应该平衡好生活作息,要保证自身有饱满的精神去参与课堂学习,进而迎接学习上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家长也应给予孩子积极引导,安定孩子浮躁的心情,帮助孩子设立适当的目标,努力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脚踏实地地前进。

大学篇

生活能力须提高谨记财产安全防范

 

 

 
相比之下,开学进入大学的学生朋友们是轻松的,没有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也不必再听父母在侧的唠唠叨叨。可谓是自由,享乐的学习生活。然而上大学后,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可能就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生活问题。没有了父母、长辈每日悉心照料,许多事情需要独自处理,真正的独立生活开始了。
 

 

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准备生活用品就成了很琐碎的事情,准大学生们在购买生活用品前,可以列一张购物清单,然后按单逐一购买。不过路途遥远和出行不便的新生带这么多的东西,会让旅途十分疲惫,而且不安全。普通的生活用品都可在学校买到,价格也不贵。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带齐相关的证件材料也是必要的,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及身份证这些都要随身携带入校。如果是团员,应由团籍所在学校团委在团员证上填写转至高校团委并加盖公章;如是党员,则需要所在学校组织开具转出证明。此外,出行前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然后逐一落实。入学后,学校会要求上缴一些一寸照片,所以新生们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新生注册也很方便,报到当天,各高校的学生会都会有“迎新”接车或引导,志愿者应该都配有胸卡,如有任何帮助可以直接找他们。

 

 

家庭不富裕的新生还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大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的贷款申请。如果新生需要申请,就要准备好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本人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说明以及本人家庭所在地街道、当地民政等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

 

 

离家去外地上学,许多孩子都带足了现金,标配电脑、手机等。新生们需要注意的是,要谨防上当受骗,带来的大量现金要及时存入银行,保管好银行卡(存折)、密码和身份证,三者建议分开存放,不要在身边及宿舍内存放过多现金。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相机等,一定要妥善保管。提高警惕,防止各类诈骗,如发现冒充同学、老师的可疑人员或推销商品的外来人员要及时跟老师沟通。

 

 

对于刚入校的外地学生,水土不服、感冒发烧等症状时有发生,及时就医很重要,但带一些感冒药、创可贴等必备药品同样很有必要。

 

希望新生们在新学期有个美好的开始,快乐的享受新的学习生活!

 

来源:宁德晚报


责任编辑:XIEY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