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咱古老畲银在宁德的“变形记”
文/图 郑雨桐
畲族人民以银饰为美,神秘造型、工艺繁复的畲族银饰蕴含着畲族古老历史信息,象征富有、平安及光明。
随着现代化发展,那摇晃着银光的梦,伴着叮铃的脆响,自山中翩翩而至,美丽嬗变。
在社会的变迁中,畲银亦多次遭遇曲折,时盛时衰,但一线命脉始终不绝。2011年5月,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入列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其命运开启了新的历程。
如今,“山哈”进城。畲银也须走出大山,才能焕发生机。恰巧,畲银产业正值年轻一辈掌舵,他们重燃先人的火把,在家族基业的基础上,振作而起,飞跃提升,将畲银技艺发扬光大,上演了一场城市“变形记”。
渊源:畲族银饰缘祈福
采用机器进行加工
在位于蕉城区的“盈盛号”产品陈列室中,畲族传统凤冠、胸牌、九圈镯精美无比;而雕龙画凤、雍荣华贵的各式餐具、茶具等则充满了现代味儿。
“畲族没有文字,却可以通过符号传递信仰,像这个银镯上面雕的就是畲族表示吉祥如意的符号。”“盈盛号”首席工艺师林陵祥展示了一个纹饰华丽的银手镯。他告诉记者,畲银不仅注重造型和美感,更要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它的传统制作十分讲究,需经历溶银、倒条、打型等多道工序,还要加以镶嵌、点翠、珐琅等工艺的装点才能成型。
对银壶进行捶打
畲族人历来尤为崇尚银饰、银器,无论是出生、婚丧、嫁娶等重大礼仪和传统节日、盛事,还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畲家人与银饰、银器都密不可分。
据1995年版《宁德市志》记载,畲族人“得定”(即正式“定婚”),男方需打制“凤凰冠”的“髻栏”一合、银手镯一副、银戒指一合(带响铃)、聘金(银元)若干,托媒人送往女家。这些都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从此,佩戴着华丽的凤冠出嫁,成为一代代畲家女孩的梦想。畲族“崇凤敬女”,也成了特有的习俗。
随着现代化发展,那摇晃着银光的梦,伴着丁零的脆响,自山中翩翩而至,美丽嬗变。
融合:古老技艺焕新颜
对银壶进行雕刻
1987年,年仅10岁的“盈盛号”第7代传人林陵祥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师从其父,专精打银技艺。十多年后,林贤学和林陵祥兄弟两人在家乡福安市下白石镇大获村办起打银小作坊,发展至2007年,他们又在宁德注册了福建盈盛号金银饰品有限公司,并在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琼堂、漳湾工业园区等处办厂加工。“盈盛号”进城了。
林贤学回忆,刚“进城”之初,自己亲自上阵,挎着装有刚制作的银饰品的背包,搭上凌晨第一班客车到闽东各县的乡镇跑营销。
越来越多“山哈”走出大山,走进城里,而畲族传统技艺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融合与改进的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既传承传统文化,又使产品得到汉、畲两个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可,融入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
林陵祥展示盈盛号产品
“‘山哈’走下大山、走进城里,依靠的不就是文化的融合吗?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民俗技艺的优点,让畲族银饰品与时俱进。”为了实现畲银的升级,并满足更大群体的需求,林陵祥除了向当地的老师傅学习汉银打造外,还前往广东、浙江、北京、辽宁等地探求技艺,掌握了云银、藏银、景泰蓝等特殊工艺,融会贯通于畲银的打造。
如今,“盈盛号”不仅在原有畲银基础上加入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新鲜的汉族元素,将三者有机融合,更是在不同产品中各有侧重,让“盈盛号”的产品丰富多样、特色鲜明。
蕉城区制作畲银的企业并不止一家,宁德市畲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为畲银的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公司总经理林晓峰仅是一位年仅27岁的小伙子。由于自小就对畲银制作耳濡目染,加之大学学习的是艺术设计专业,便在去年与几个朋友成立了公司,通过年轻人的理念,将传统手工艺术文化与现代文化创意思维相融合,传承与发扬畲族传统手工艺术。
创意的设计、丰富的内涵,再加上淘宝、微信、APP等网络平台的推广,“畲羽”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将畲银推向年轻一辈的市场,年产值达近百万。
扶持:传统文化盼保护
林陵祥向徒弟传授技巧
随着畲汉两族人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密切,畲族传统文化汉化现象愈发明显。蕉城区畲族银器由于制作工艺技术难度大、学艺周期长,尤其是浮雕、镶嵌、点翠等一些绝技的学习,还需要一定的畲族文化知识和美术功底。如今,还在坚守的老师傅已是凤毛麟角,畲族银饰制作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我们追寻的是传统手工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也希望传统手工艺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林晓峰对于畲族银饰制作传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更多传承人的坚守创新,更要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如何保护畲族银饰制作传统技艺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努力地保护传统文化。”蕉城区文体新局有关负责人说道。近年来,蕉城区委、区政府对畲族银饰技艺进行挖掘抢救,对盈盛号金银饰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扶持,提出了五年保护计划,并对传承人林贤学、林陵祥等实行重点保护。
盈盛号工厂正在进行加工
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畲羽”被评为宁德市高校毕业生市级项目和宁德市推荐工艺品项目,“盈盛号”还入驻了东侨工业园区,并将打造集工业生产、创意设计、展示交易等多种旅游元素和形态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据悉,目前宁德拥有银器企业超过百家,以“珍华堂”和“盈盛号”等为龙头,与当地政府一起,承担起传承和发展的重担。银光摇晃,银锤叮当。畲族人民美丽而吉祥的祝福,在“山哈进城”与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延续、守望,迎接着银光闪闪的明天。
看着那一件件造型精美、款式独特的畲族银饰品,笔者仿佛看到了畲家人关于美好生活的梦想,也看到了文化融合的美丽嬗变。
畲族民间银饰制品,不仅保留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实用功能也昭示着畲族与汉民族的趋同性,畲汉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这一传统技艺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濒危的困境,加快保护传统手工艺势在必行,切莫让这些瑰宝堙没尘土。
责任编辑:XIEY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8-12)金融IC卡搭乘公交 宁德市民新体验
- (2014-08-12)《王道剑》序 刘兆玄倾情演绎建文帝逃亡宁德
- (2014-08-12)宁德有了首个鸟巢图书馆
- (2014-08-22)《蜡笔小新-买东西》宁德话版,真的火了!
- (2014-08-25)宁德话《泰囧:手机在我这!》
点击排名
- (2016-11-02)宁德居民用电阶梯分档电量本月起调整!电费变
- (2015-09-11)镜子不要对着床头!这些居家“风水”竟然都是
- (2016-06-17)把花露水喷在手机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 (2015-12-23)宁德最美的24小时,给你一个你不曾了解的小宁
- (2016-08-31)闽东最原生态畲歌完成拍摄录制,古韵新声,真
- (2015-12-08)土鸡蛋VS普通蛋,致这些年你花过的冤枉钱……
- (2016-12-14)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句广告词
- (2015-12-11)12月,会是我们最难熬过的一个月…不信?看完
- (2016-04-19)300年后的人类是这样的,看完目瞪口呆!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