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瀛洲梦 > 微讯 > 正文

蕉城洪口乡诠释醉美“小桥流水人家”~

2017-01-24 10:19:0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黄璐/

 

蕉城区洪口乡地处市区西北部,区域面积104平方公里,乡域北接周宁县咸村镇,西邻屏南县寿山乡,东接霍童镇,南依虎贝乡,福建省水质最好的霍童溪上游源头发源于此,宁屏二级路穿境而过。这里有蔚蓝的天空,缥缈的云雾,清新的空气,秀丽清澈的霍童溪,薄雾缭绕、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平坦开阔的镇村道路,独具特色的绿化小景,一座炉金桥,一幢幢青墙灰瓦的仿古民居,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迷人画卷。

 

 

近年来,在蕉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洪口乡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港城一体、产城联动、宜业宜居新蕉城”的发展战略,围绕“农业稳乡、旅游兴乡、生态强乡”的工作思路,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创和谐,促进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协调持续发展。

 

 

 

民生工程暖人心

 

2016年是移民工作推进年,洪口乡始终把关注民计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把促成移民扫尾工作、加强移民安置点的组织管理、移民就业培训与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服务移民工作的重点,同时在道路修建、路灯安装、安全饮用水等一系列惠民项目上也取得一定成绩。

 

2008年以来,由于洪口电站建设,造成集镇功能丧失,乡域内存在路不宽、水不清、灯不明等问题。为此,五年来,洪口乡以区委、区政府“民生实事竞赛年”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以“上项目、谋发展”为载体,确定了责任领导、时间节点,着力于改变全乡落后的发展面貌,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落地。投资3000多万元,不断完善公共设施。

 

 

截止2016年,洪口乡完成集镇沿街路面仿古装修一、二、三期,完成投资47万元的空白乡镇邮政支局补建项目和投资117万元的洪口平交路口改造工程;架设大型美观路灯30盏;投资38万元的移民乡安全饮用水项目竣工;投入22万元建设镇区闭路电视联网工程;投资260多万元的洪口乡大道头敬老院建设项目;科学规划投资约50万,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沿溪防洪堤;投资50多万元,建设洪口农民休闲公园;投入40万元建成洪口乡港湾式车站建设项目,解决车辆停靠问题;完成投资约185万,长450米,宽9米的绕村路建设;投资365万元建成长153米,宽5米的的洪口炉金大桥;投资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洪口幼儿园,投资500万元洪口派出所已竣工,投资300万元建设吴峰村生态护岸村内景观工程,建设朝阳村圣阳、岐头机耕路改造、拓宽工程,促进朝阳老区村毛竹资源开发;完善朝阳、吉垅、吴峰村道路安保工程;投资300多万元,正在建设岭岔头至库区3公里长的道路硬化工程,满足群众进出库区需要,投资109万元完成吴峰村土地整理项目;建设了库山、朝阳、吴峰等村公路安防工程,镇区亲水漫步道、夜景工程,村级小农水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改变了洪口“路不宽、水不清、灯不明”的落后面貌,使群众实实在在的受惠。

 

 

同时,在扶贫工作上,洪口乡也高度重视,以落实“精准脱贫竞赛年”为契机,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6年以来12次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传达省、市、区精准扶贫会议、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及时调整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的扶贫领导小组,充实扶贫办力量,确定了2名专职干部抓精准扶贫工作,按“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办法对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同时扎实开展科级干部包户扶贫工作,根据户内情况、居住地、脱贫手段由1名区处级领导及区政府办、区侨联14名科级干部、乡直12名科级干部对70户有劳动力建档立卡户按“五个一”要求进行扶贫包干。积极为全乡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最基本的财力支撑,今年以来,落实建档立卡户慰问帮扶资金58000元。并通过逐户甄别,推荐其中41户建档立卡户申请小额扶贫贷款,目前己发放贷款27户,贷款金额103.6万元。

 

 

 

生态旅游引发展

 

近年来,洪口乡以区委、区政府的“产业提升竞赛年”为契机,在农业上,以打造“毛竹、茶叶、板栗三足鼎立”为目标,“瀛洲榛子”自有绿色板栗品牌得到不断推广,种植高优茶叶500亩,建立朝阳1000亩高标准毛竹示范基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在淡水养殖业上,通过深化“合作社+移民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生态淡水养殖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仅2016年,投放鱼苗100多万尾,有效增加了移民收入,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宣传媒介,持续推动洪口渔业做大做强,举办了首届“洪口湖”福建宁德欢乐钓鱼节暨“益超”杯全国城市筏钓俱乐部公开邀请赛;持续唱响“洪口渔”这一品牌,促进移民群众增收与就业,加快洪口乡经济转型发展。在生态旅游业上,充分挖掘资源,依托邻近8.92平方公里,4.5亿立方米库容优势,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洪口乡紧紧抓住水库下闸蓄水形成的8.92平方公里的高峡平湖景观的机遇,着力规划和打造瀛洲仙池景区,编制完成了《洪口乡总体规划(2011-2030)》,并列入市区旅游部门对外推介招商的品牌线路。为此,洪口乡通过成立宁德市洪口投资有限公司,并先后注入资金1600多万元用于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其中投资150多万元在集镇所在地大道头村霍童溪对岸建设3公里长的亲水游漫步休闲栈道、木凉亭及登山步道。并在集镇绕村路南侧霍童溪畔建设漂流码头,投资68万元的槟榜下、四斗、下炉金、寨头等4个渡口工程已竣工;通过争取省公路局项目,“筑巢引凤”,投资700多万元建成宁屏公路洪口服务区,并投入运营,被蕉城区旅游局评为古瀛洲休闲驿站;投资70万元的金山村至库区连接线完成路面硬化;正在推进洪口瀛洲仙池迎宾区项目征地协议签订。2014年洪口乡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5年集镇所在地大道头村也通过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验收;2015年6月26日第二季度全市旅游工作座谈会还在洪口乡召开;洪口乡瀛洲仙池景区被列入省级水利风景区;2016年3月12日成功举办“惊水瀛洲.独木冲浪”摄影大赛;2016年10月9日,大道头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称号;2016年11月9日,洪口乡吴峰村荣获第四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称号,洪口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项目工程助提升

 

在提升生态旅游的同时,洪口乡依托区委、区政府“民生实事竞赛年”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以“上项目、谋发展”为载体,确定了责任领导、时间节点,推动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加快新农村建设。

 

 

在洪口乡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验收的基础上,以点线面攻坚计划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鼓励大道头镇区群众按照三星级农家乐旅游标准,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发展民宿,目前已有民宿2家,解决游客住宿,餐饮需要;并在绕村路南侧霍童溪畔建设漂流码头,投资500万元规划建设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洪口幼儿园,投资500万元洪口派出所已竣工,投资700多万元的宁屏公路洪口服务区已通过了市、区公路局验收,现已全面投入使用,使集镇所在地大道头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这一金字招牌发扬光大。

 

 

在项目工作上,洪口乡也加快推进步伐,投资300万元建设吴峰村生态护岸村内景观工程,投资70万元推进金山村至库区连接线路面硬化;建设朝阳村圣阳、岐头机耕路改造、拓宽工程,促进朝阳老区村毛竹资源开发;完善朝阳、吉垅、吴峰村道路安保工程;投资300多万元,正在建设岭岔头至库区3公里长的道路硬化工程,满足群众进出库区需要;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参与蕉城区北山区域西林校区征地、宁衢铁路项目征地等工作。目前蕉城区北山区域西林校区征地已签订协议90%,正有序推进,宁衢铁路洪口段项目征地任务190.016亩目前已全部完成。

 

 

除此之外,洪口乡的旧村复垦工作也有序推进。以项目支持,在完成洪口乡库山等7个行政村2015年第一批旧村复垦项目验收43.26亩的基础上,2017年吉垅等6个村旧村复垦项目43.07亩的旧村复垦工作,经过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工程工作有序开展,大大激发群众拆旧的积极性。

 

 

展望未来绘蓝图

 

2017年,洪口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主动对接“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发展远景,持续围绕“再创黄金周、建设新蕉城”发展目标,持续实施“农业稳乡、旅游兴乡、生态强乡”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谋划洪口库区新兴产业、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洪口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持续推进“十三五”规划。

 

 

 

洪口乡将围绕农民增收,培育宁屏路沿线具有村域特色和优势的高优农产品,全面构筑洪口“一村一品”新格局。抓库山村茶叶基地、吉垅村休闲旅游基地、大道头村水产基地、朝阳村毛竹基地、吴峰村板栗基地等,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生态环境优美的宁屏路霍童溪段流域生态绿色长廊。并扩大洪口的知名度,将以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为契机,把省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乡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洪口乡正在规划对整个建设区域进行整体规划,一体打造,主要规划建设“五区”,即休闲垂钓区、库区观光览胜区、集镇风貌展示区、生态养生体验区、休闲住宿餐饮区等为支撑的水利风景区大格局。

 

 

 

展望未来,洪口乡将紧紧围绕“再创黄金期、建设新蕉城”的发展目标,以“产业发展得到新提升,农民生活再上新台阶,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合理健全新机制”为目标,努力打造美丽、清新、生态、养生的新洪口。

 

·End·

 

责任编辑:黄珊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