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悠悠赤溪情 > 红色记忆 > 正文

寻找宁德的“红海洋”运动遗址

2015-07-08 11:21:0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 傅海清 谢健玲 李锟

 

 

  依山就势,随形而变的巫氏古宅,位于赤溪镇辖区内,巫氏古宅古朴让人惊讶,没有什么的店铺,也少有游客,与许多古宅相比少了些许胭脂气,给人一种新时光遗忘的错觉,这座古宅是清中叶,硬山顶式土木结构建筑,四楄,前后撇厦,有24条通天大柱支撑着,占地面约600平方米,三层楼房,它坐落在雁乐溪旁的一条三米宽的梇堂里,小巷道笔直稍微中间有一点弯曲着,幽深无比。一栋全是用木头做成房子,正厅的摆设十分简朴,一进去就能看到正厅左右墙壁上,先以红油漆粉刷,然后用黄油漆,以黑体和隶属分别题写的毛主席语录,这里房主的老人会主动陪你讲述那段尘封激情的历史。可能是人们习惯把上世纪“红海洋”运动的故事连缀起来,事实上,这里古宅,是“旧茶站”单位的前身,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叫“旧茶站”。并没有什么令人动容的风花雪月。

 

 

  只要踏上古宅照墙大门,你就会感到清爽庄重的美,一块面积大约空地30多平方米,当你转动着几步昂头就能够大门门楣上白底红字用老宋题写着“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流光溢彩,雄伟庄严,表达着那段激情时代的愿望。四十多年后,及老之将至才对这些历史有一些零星的感悟。

 

 

  再往前走,正厅两边墙壁上分别题写着:“毛主席语录”一块一块现在仍然清晰,正在这红围古朴木板墙壁之中。还有两边左右廊庑的门窗边,都有题写着毛主席语录内容的,这些大部分都是毛笔,泼墨而写,由于是土墙,虽然先白色壳灰粉刷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字迹慢慢被腐蚀风化,至今无法辨认,只有右边走廊墙上,用红色油漆题写的那一篇至今清晰可别内容(在拿枪的敌人被消灭以后,不拿枪的敌人依然存在……),据房主说:是“作坤伯”亲笔题写着。今天在我们水平看来,这篇毛主席语录写的仿宋还不够到位,尤为结构上把握有些欠缺,可挺耀眼醒目。周围慢悠悠地抹桌洗衣,丝毫不理会一个欣喜异常的游客,孩子们天真烂漫,在我的右边嬉闹着穿梭游戏,当我拿着相机拍下廊庑上毛主席语录时,几捆柴片,几根竹棍子和一扇门安放在哪里,为此,我就方便地拍下,反倒让人感到含蓄起来。

 

 

  是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文革,给我们留下哪些轶事,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据老人说 ,那时的造反派组织,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进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护等“红海洋”运动,原来这栋房子就是墙壁完好无损,又是茶站,还有公社主任,副主任住在二层房间里,值此,这栋房子的墙壁上自然就都写上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其目的,在于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以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占领每一个角落,达到“全国人民只有一个思想”等。完成控制人的心灵,禁锢人的精神意识之目的。在规模上,形成城乡一体,上下一统,风云下的铺天盖地的气势。真是彻里彻外,“革命化”的纯而又纯的赤色世界一一漫无红霞,遍地红旗,满街红彤彤的语录、标语,俨然赤潮滚滚的汪洋大海……

 

 

  如今的古宅,在岁月质感中,带给人们 痛苦的记忆,大几十年来,凡是有人到这栋古宅看到墙壁上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时,一定会感受到当时的文革恶潮在全中国推波助澜,变成孕育文革土壤中的一粒沙尘,在为封建家长制和现代迷信摇旗呐喊之中几乎迷失了自我吧。同时在这几篇语录中,也勾起了人们淡淡的愁思……

 

 


责任编辑:FMT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13860301986。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