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悠悠赤溪情 > 秀·赤溪 > 正文

今朝美景何处有 如诗如画在炉田

2016-08-15 17:55:32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傅海清 谢舒婕

 

赤溪镇炉田村位于镇区西南侧2.4公里,建村于1700年左右。据说,300多年前,炉田先人由霍童镇兴贤村迁入,因有炼丹炉在田中,故得此名。

 

  

    炉田村耕地面积1548亩,主产稻谷、茶叶、果蔗等。林地面积1825亩,以杉、松树为主。

 

     

       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辖炉田、大坂洋、茶园冈等5个自然村,是距离赤溪镇区较近的村庄之一。

 

 

清晨,站在高处向远处眺望,炉田村四面环山,满山的茶园一望无际,在阳光的沐浴下,如同闪烁着温润光泽的碧玉,格外养眼。而这个小山村则一如往昔,安静地徜徉在一弯清澈小溪的怀抱里。

 

 

穿梭而过的流水,犹如一条银丝带,将建于山脚下、溪岸边的楼房串联而成,浑然一体。一阵微风轻抚而过,竟让人有些许的恍惚,仿佛在喧嚣的尘世中终觅得了一丝宁静。

 

 

远见如此景色,让人不禁想对这个美景如画、人文气息浓厚却又略微带着神秘色彩的古老村落一探究竟。走过一座不长不宽的桥梁,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渐深的小道,即是炉田村与外界连接的“主干道”,道路两旁皆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和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片生机盎然。

 

 

迎面而来的是矗立在村口的那棵古老的榕树,这棵榕树长约10多米,直径约1.2米。到访的那天正值阳光明媚,微风和煦的夏末初秋时节,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落下参差斑驳的影子,粗壮的枝干和一圈圈的年轮仿佛诉说着这个村庄生生不息漫长的进化历史。


 

这棵古榕树犹如一位守护者,不仅目送着这片土地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走出乡村,去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为那些在外拼搏而归的游子们敞开了可供他们短暂憩息的怀抱。据说,除了村口的那棵榕树外, 村里还有一棵古榕树和一棵古樟树,树龄虽已达300多年,却仍以其安然挺拔之姿,为村里的男女老少遮挡了风风雨雨,成为许多炉田人的一种家乡印记。

 

 

拐弯处可见坐落在村头高处的黄氏祠堂,坐东向西,隐于一片苍松翠柏之中,曲径通幽处,豁然开朗。黄姓祠堂除了是炉田黄氏祭祀和欢聚的场所,也不失为村里的一处好景致。黄姓一族历史上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两名清代进士:黄登翴、黄帮教以及三名举人:黄大亮、黄大纯、黄硕。

 

 

走入村中,一条溪流贯穿于整座村落之中,溪流两旁林立着错落有致的楼房,既有现代化的房屋,也有青砖墨瓦,千姿百态,几乎所有的房屋几乎都是依水而建。

 

 

这条贯穿全村的溪流仿佛一个巨大的镜面,静静地自西向东流淌着,顺着雁乐溪转向霍童溪流域,更像一位老者,静默深沉而饱含力量。微风拂过,河两岸的枝柳随风摇曳,或树叶、或花瓣,悄然飘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泛起一丝丝涟漪。时光仿佛这流水一般,在未知的时空悄然而逝,留下悠然绵长而让人颇为回味的记忆。

 

 

数步之遥,可见一小桥,这座小桥也作路亭,即连通了溪岸两旁家家户户的往来,也方便来往的乡亲停下稍作歇息。

 

 

一天中,这里人流不息,既有老人妇孺闲坐谈笑风生,消遣度日,也有勤劳持家的主妇在此搓珠茶,周边则是一群孩童在嬉戏打闹,村里祥和欢乐的气氛就此蔓延开来。

 

 

站在路亭向远处望去,群山如黛,白云萦绕,溪水潺潺,让人不仅感慨这田园青秀的小山村,风光也如此旖旎,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安详和古雅。

 

 

傍晚漫步炉田乡间小路上,夏末的阳光非但没有夏季的燥热,仿佛夹杂着微风带来一丝丝的凉意,要静心感受这村落的古韵之美,就应择此微凉时节。

 

 

绕过弯弯曲曲的小道,可见一些明清代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于和尚上的山麓之下,布局俨然,造型古朴。

 

著名俄罗斯作家果戈里曾道:“建筑同时还是世界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它还在说话。”古民居不仅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积淀。

 

 

 

许多幽长的巷道穿插在这些古民居之中,每条古巷道都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暖阳铺洒的古巷道被缱绻的旧时光所浸染,幽幽青苔布满墙角砖缝,狭长幽深,交叉连接、相互交错,将村内的民居古宅连接成了生生不息的血脉。陈旧褪色的砖墙和被行人踩踏已打磨得光滑的小石子纪录着这几百年来的栉风沐雨,仿佛在诉说着悠悠岁月。

 

 

漫步在这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可听到踩踏在石子上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回荡在悠长的巷子里,更显幽远安静。古巷的静与深,心性淡然者,置身其中,更觉世俗凡尘的纷扰不值一提,灵魂在刹那间变得柔软清澈,心灵更加贴合自我。

 

 

这里的古巷道鲜为外人所知,但已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画卷,村民在巷道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里,故乡的柔软,岁月的沧桑,古韵的质感都完美地融合在古韵深远的意境里,可以任由自己徜徉其中,任凭思绪随着古巷道的牵动去追忆历史的更替,叹今日社会之巨变。

 

 

沉迷在清幽的慢时光里,每一条古巷里都深藏着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吸引着人们去追寻。古往今来,在这些巷道上,有多少途径的路人在此驻足闲聊,又有多少故事在此发生,或悲或喜,或离或别。

 


   

   如果小桥流水是一座古村的灵魂,那么这些幽深的巷陌阡道便是它的心脏肝肠,正是这悠长的古巷赋予了炉田村生命的内涵,让历史的厚重得以一代代传承和弘扬。

 

 

拐过几道弯,坐落在和尚山脚下颜氏宗祠正在翻新修建中,宗祠坐西北朝东南,外观构筑典丽,恢弘壮观。历史上。作为炉田村两大姓氏之一,颜氏一族也涌现出了颜朝禧、颜怀源、颜风集等三位举人。颜氏宗祠寄望其后代子孙应当追本溯源,不忘先祖。

 

 

在赤溪这个人才辈出,人文历史深厚的乡镇,炉田村凭其300多年的历史,自然也不落人后。翻开历史长卷,许多考取功名,科举登科的名字赫然在列,自清朝以来,共出现了2个进士,6个举人,11个秀才。

 

 

而崇文尚德、开拓进取的优良村俗在炉田一直代际相传,培育出了许多栋梁之才。自改革开放以来,炉田村本村籍大学生19人,博士2人,其中黄妙良,毕业于西安交大公路桥梁设计专业,现为泉州华侨大学教授;黄友钦,上海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许多少年以其为榜样,发奋读书,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这些能人贤士一样成为炉田人民的骄傲,为国家发展和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地,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流传甚广,即“黄硕诉盐案”。

 

黄硕字廷彬,号华亭,清康熙24年出生于宁德县十二都炉田村书香世家,自幼天资聪明,饱读经文,才华出类拔萃,为县内学子所共仰。乾隆十年中试“岁贡”,授福建永定县训导,署教谕之职(见《宁德县志》)。在位四年期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

 

 

乾隆8年,黄硕年逾58岁,因身体不佳,辞职归里闲居。此间,宁德盐官商周良任以盐掺砂,行销全县,士农工商乃至乞丐,无不咬牙切齿,痛恨其恶劣行径,联名向知县告发无效后,部分群众挺身而出,陆续上省递呈,均被拘押打入水牢。后来才知此奸商是总督义子。显然,呈状之士无疑自投虎口,蒙难者亲属心如火焚,邀请城乡士绅、贤达集中城邑,推举足智多谋之士营救罹难之人。有人举荐炉田卸职岁贡堪当此任,随即将黄硕请到县城议事。

 

 

 

当黄硕得知此盐官商背景深厚,初以婉言谢辞。但众绅又以拈阄相难,定要让黄硕先拈,黄硕明知阄中有诈,也只好领命,辞别众绅,前往省城。他先探明水牢人犯是否虚实,后到馆里静候。一日,黄硕闻知一卓姓钦差大人已进省内。为营救水牢中的同乡,他心生一计,命家人请来纸扎艺人,扎了三只瞎眼狮子,每只口含钢钱,摆在一张桌上:“三狮(三司谐言)目生目真,只见口含钱。欲须清水正,唯求桌不偏。”命有人抬到大街供人观看。卓钦差一见蹊跷,即追查何人之举,并传令接见。黄硕叩见钦差大人时,先取出一包盐倒入桌上摆放的一碗水中,待其溶解后,碗底留下一撮细砂子。黄硕向卓钦差禀明了宁德盐官商周良任与本省总督结义父子之亲,以盐掺砂,祸害良民,三司皆受行贿,义士告状反遭罹难等案情。卓钦差闻之,勃然大怒,严厉说道:“此案不办,有负圣恩,愧对百姓。”随后令将盐官商周良任缉拿归案,审理属实,判之杀头极刑。行刑之日,省垣士人、商贾沿途鼓掌叫好,皆道:黄硕公流芳百世。

 

 

1985年在全国文物普查中,经文物专家鉴定,炉田和尚山地表有零散的青铜器遗物。

 

 

除了秀美风景与人文历史让人印象深刻外,炉田人民的亲切质朴,豪爽热情也使来客倍感温暖。穿梭在村里,迎面而来的村民,不管是大人或孩童,或主动打招呼,或停下热情攀谈,或了解来意后,自告奋勇地带路引你去深入探寻如水般静谧的炉田。

 

 

炉田就像一首无言的诗,融合了如画般的美景,醇厚的民风,让人置于一种悠长的遐思之中;更似一盏香茗,清而不浊,淡而不郁,只有淡然其中,敞开心怀,方能品得其中的幽香、素雅和醇厚,让人的身心回归到至纯至简。

 

 

岁月流淌,流年易逝,庆幸自己在繁忙奔走的日子里没有迷失自我,感谢自己在纷扰繁杂的世俗中有着一如既往的坚持。华灯初上夜阑珊,脑海里忽而浮出唐寅的一句诗:“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或许与眼前的美景并不贴切,确是此时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End·

来源: 蕉城区赤溪镇团委

责任编辑:黄珊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