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战高温,斗酷暑!车里湾正在上演

书香宁德·新书推介丨《潘玉珂:画与未画的日子》

2023-02-07 18:26:00 大梦蕉城


一段涉足于瑰丽而多彩原野的行走。
  一场穿越历史风烟久远故事的经历。

生命是奥秘!痛苦也是奥秘!发现奥秘需要时间!将个人痛苦化为对人类的贡献,更需要时间!

《潘玉珂:画与未画的日子》以真情记录真实,感悟人世沧桑,体味时代与社会的变迁,揭开世纪老人潘玉珂画与未画的百年艺术人生。

 

图片

1995年夏日的一个午后,宁德报社记者赖玲珠叩开了一扇铁门,鲐背之年的潘玉珂先生穿着洁白的纯棉短袖汗衫,坐在一张藤椅上,她长得很美,皮肤细嫩光洁,银发,中分,利索超短,发型保持七十多年不变!说话的时候,握拳曲肘,胳膊上的肌肉松弛下垂,看上去软软的、薄薄的,皱成非常精细的网纹状,一双大眼睛钻石般熠熠生辉!就是这一双穿越世纪的眼睛和披沥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发式,深深地吸引了赖玲珠,使她开始长达两年多的采访。

时隔27年后,赖玲珠根据潘玉珂先生遗存的日记和书信,对当年的访谈手稿进行补充、丰富,于2022年11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63章,28万字,潘玉珂先生20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创作的书画作品遴选69幅,20世纪四十年她客居巴蜀时,艺术界挚友游寿、任中敏、厐薰琹、周千秋、关山月、程漫漫、詹菊农等名家墨宝亦汇书中。跨世纪的持之以恒,成就了这一部跨世纪的潘玉珂画传。
图片
 

潘玉珂简介

 

很长一段时间,潘玉珂的百年艺术人生像一册尘封的画卷无人启识,她那创作于不同年代的书画作品,几十年来也一直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中。

潘玉珂,原名潘美政,1908年农历11月18日午时出生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一个富裕的茶商之家。作为一出生便遭遗弃、一天一夜还没断气的“尿槽妹”,强烈的叛逆意识和卓异的奋争个性似乎与生俱来。她从小拒穿耳,抗缠足,十岁进私塾、读诗书、料理店铺,11岁左右开弓双手同时打算盘,16岁棒打媒人,拒绝婚嫁,用一瓶砒霜以死相抗,得以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与游寿、邱碧珍成为挚友。在校首倡剪短发,又跟随邱碧珍北上,进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时值西学东渐,她首选西洋画,并拟赴法留学,因家庭突遭匪劫,留法梦碎,转学国画,师从潘天寿,从难入手画兰。受聘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研究员后,又拜师黄宾虹,继续深造。
在上海求学期间,潘玉珂倾囊资助“无名英雄”蔡威踏上西进之路,又典当首饰救助贫病交迫的邱碧珍迁居中华学艺社,邱碧珍因此绝处逢生,火凤涅槃,改名丘堤。邱耳割去成高地,“丘中有麦,彼留子国”,“河堤绕绿水,桑拓连青云。”丘堤艺术、爱情双丰收,彼时是中国美术史上唯一获得决澜社奖的女画家,今日陈丹青点评“她的静物画,以我所见,我愿意说是中国第一。”但丘堤改名的背后故事,唯有生死之交的潘玉珂知矣!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潘玉珂应挚友王志渊、任中敏夫妇邀请,离开炮口下的上海,辗转广州、桂林、重庆,在艰难困苦的漂泊中,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兰、梅、松、竹和篆、隶书法,抒写自己的艺术人生。
1947年,人艺皆逢盛年的潘玉珂,在重庆办完个人画展后,回到霍童老家为父母庆寿,殊料家庭突遭变故,父、弟相继病逝,她不忍撇下一门孤寡再做远游,而甘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前行。在生活极端困难的境况下,她以头发制笔、以清水为墨、以地板为纸,坚持创作,一路风雨,直至年愈九旬,依然矢志不忘。正如挚友游寿生前给她的题词——“艺坛潜声”一样,她的艺术人生就像一册尘封的画卷,潜藏于岁月深处。
潘玉珂是一位世纪老人,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极赋个性魅力和群体代表的女性,她的艺术人生彰显百年时代风云和一代进步青年的境遇与追求。年青的潘玉珂,不仅历经外强侵略的抗战峰火狼烟,也经历国共合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种运动和家国风雨。她前半生追求艺术,与中国艺术界诸多大师一起见证时代风云;后半生波峰浪谷,跌宕起伏,是社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八旬之年,她积健成雄,画笔重执,奋起直追,幽兰之香,龙吟之魄,必传久远矣!2005年9月24日,潘玉珂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7岁,留下百年回忆和数百幅书画作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