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战高温,斗酷暑!车里湾正在上演

大黄鱼与福建人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2022-10-23 15:05:00 大梦蕉城

图片

 

大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海鱼之一,全世界99%的大黄鱼产量在中国,而全国80%的养殖产量又在“中国大黄鱼之都”——福建宁德。

 
图片

从濒临灭绝到重焕生机
 

 

中国人吃大黄鱼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吴王阖闾与东夷人作战,双方粮草殆尽之时,忽然看到海上有一片“金色”,原来是黄鱼渔汛。吴军捞起烹鱼,而东夷人却一条都没捕到,饥饿之下,只能投降。后来吴王发现黄鱼脑袋中的两颗白石,便为其取名石首鱼。(出自唐陆广微撰写的地方志《吴地记》)

 

从那以后,大黄鱼就没离开过中国人的餐桌。

 

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因过度捕捞,大黄鱼几乎成为濒临灭绝的鱼种。

 
图片
 

当时,作为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刘家富亲历了我国大黄鱼从数不胜数到无鱼可捕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他产生了利用宁德官井洋产卵场尚存的大黄鱼种进行人工繁殖,以此保住大黄鱼资源的想法。

 
图片
 

于是,他主动申请,调进了直接管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的宁德地区水产局,负责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为实现大黄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突破,刘家富一方面深入淡水苗种场学习人工催产技术、搜集国内外有关海水鱼类人工繁殖与增养殖技术资料;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调查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情况、寻找机会向有关部门与领导建议立项进行大黄鱼人工繁殖试验。

 
图片
 

经过种种努力,1990年,刘家富团队批量育出104万尾大黄鱼苗;1995年,大黄鱼生长速度慢的难题被攻克,养殖户试养获丰收……

 
图片
 

此后,大黄鱼价格不断下探,终于再次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平民美食。可以说,大黄鱼的“起死回生”,正是从宁德开始。

 
图片
 

从传统“小套间”到现代“大别墅”

 

 

通过科研攻关,平价的养殖大黄鱼成功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好种”如果没有“养好”,也会再一次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

 

之前,大黄鱼养殖多采用“木质渔排+泡沫浮球”为主的传统小型渔排网箱养殖模式,这种设施不仅抗风浪能力差、使用寿命短,而且时间长了,泡沫自然分解老化后,容易对整个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图片
 

为了使大黄鱼产业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如今宁德大黄鱼几乎都从边长4米、深5米的传统网箱“小套间”,搬进了边长26米、深12米的抗风浪深水塑胶网箱“大别墅”

 
图片

 

这样养出的半野生大黄鱼,品质直逼野生大黄鱼,鱼鳞自然有光泽,鱼腹色泽金黄,条形匀称修长,长度甚至能比普通“菜鱼”多十几厘米!

来源:东南卫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