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水韵九都 > 微讯 > 正文

一个村庄搬迁后,竟改变了全村人的命运……

2015-10-13 11:36:15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文/林翠慧

 

初秋的清晨,九都镇后湖村在凄清的空气里略显小清新。

田野上稻谷飘香,成片成片的麦穗已经被秋色染上了一层金黄。

一条平坦的水泥大道,由村口的霍童溪畔一路蜿蜒,最终通向新房林立的乡间。

 


 

这里,是造福新村。2003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少数民族自然村柴坑整村搬迁至此,全村41户236人告别了危旧房。 道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从无到有,农产品品种改良让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而这些是村民们在过去不敢想象的。“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成为老百姓口口相传“搬出幸福生活”的“德政工程”。

 

 

后湖村村民钟神港谈起如今的新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现在交通便捷了,通往镇区的水泥路至达家门口,农业生产方便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外出务工、做生意的人渐渐多了,村里房子越建越美,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日子过的很舒心。”他说,村里这几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村民们都感谢政府出台的惠民好政策,让大伙过上好日子。

 

 

原来的后湖自然村,属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捷,农业生产落后,生活水平低,生活十分困难。为了提升村民的水平,改善生产就业环境,2003年,九都镇党委、政府及村委两委,充分利用省政府出台的造福工程搬迁扶持政策,引导后湖水村村民,在距离九都镇区不远的霍童溪旁选址落户。

 

 

3年时间,除了省级财政给予的每人补助2500元,少数民族搬迁对象额外每人补助600的政策补助外,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区财政局、民宗局等区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90多万,通村公路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自来水建设、路灯架设、村委楼建设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程相继投用。

 

 

提起以往的旧危房生活和台风暴雨时外出避灾的情景,村民钟芳梅用“提心吊胆”四个字来形容。她说:“过去,一家人挤在土坯房内,每逢汛期,旧危房存在随时滑坡的危险。”在上山的日子,靠种田维持生计,不仅收入低,连交通都不方便,每年逢汛期,从避灾点到家里一年要走个几趟,还要担心家里的财产安全,这让她着实感到心累。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土地流转、农产品品种改良,让后湖村造福工程41户村民过上了与从前天壤之别的生活。

 

 

·End·

责任编辑:Luna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