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网事 > 网事求是 > 正文

新华网福建频道专访宁德一中校长张绍英

2014-09-04 20:55:4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张绍英

 

 

  新华网福州9月4日电(记者 张志滨)因为一次伴随争议的“实验班”选拔考试,一辈子和学生打交道的宁德一中校长张绍英,第一次面临如何与媒体和社会舆论打交道的难题。在宁德市教育局做出了调查结论,事件逐步平息之后,这位校长卸下了“新闻焦点人物”的心理负担,面对记者谈起他极具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时,显得相当激动,充满理想主义激情,展现他个性中多个立面。

    6年前,张绍英从福安一所中学调任宁德一中校长。6年后,在学校的老师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眼里,他已经贴上了“教育改革者”的标签,其野心、魄力和能力在这6年里展露无疑。

    6年间,宁德一中本一上线率以每年7%的增长,目前的最新比例是72%;本科上线率已经连续3年达到98%;以力促教育教学多样化、学生发展个性化为背景的“创新班”和“实验班”强势推进……

    “不能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片面割裂来看待,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全盘否定应试教育空谈素质教育是不客观的。”

    “创新班和实验班负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平行班(普通班)负责学生的整体平衡发展。”

    “没有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好的老师,因材施教就是让合适的老师教合适的学生。”

    ……

    相比那些令人困扰的争议,张绍英显然更愿意也更擅长表达他的教育理念,一扫疲惫和憔悴,眼神明亮,激情四溢,手势大开大阖,一个“专家型校长”和“改革派校长”的形像鲜明而生动。

    也许,相对于“创新班”和“实验班”的家长而言,更多的家长希望从这个校长的思想中读出“多数派”孩子的未来,更多的教育界同行能够从这校长的思想中读出另一个自己。

 

观点一: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记 者:教育改革是一个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伴随其中的,是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先有理念然后有模式,作为一个一线改革者,您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张绍英:人才的全面发展,简单说就是智商和情商。我们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一定能在宁德一中现有基础上培养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但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所以我们提出“特别会吃苦、特别会做人、特别会学习”的目标,从“德”的角度提出培养“五颗心”,即,孝心、善心、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

    如果把高考用“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绝对分开评价或是当作对立面,我认为是错误的,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把握好这个才能抓住人才培养的根本。高考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吃苦,但并不是和“题海战术”划为等号,而是要讲究策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的题目,练到一定的量产生质变。

    高考也是一门学问,在没有更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之前,高考还是目前为止最好的方式。从另一个方面说,考试成绩反映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2009年接手宁德一中至今,宁德一中的本一上线率以每年7%增长,最新比例是72%,本科上线率连续3年达到98%——其中致胜的“法宝”,我认为就是深入研究国家高考制度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不断在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观点二:让更多学生达到北大清华水平

 

 

    记 者:宁德一中目前推行的“实验班”和“创新班”是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设立的?探索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张绍英:当前,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省教育厅也很支持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我们总结“自主招生”多年的招考情况后发现,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更喜欢通过“自主招生”形式招收省奥赛一等奖的学生——开设“实验班”,正是为适应“自主招生”这一高考形式。

    我们在理科、文科中分别开设一个“实验班”,理科“实验班”重点加强数学和物理的培养,文科“实验班”则是突出语文和数学的培养,以“自主招生”的要求作为学生平时的学习要求,确保高考高分的同时,重点提高物理、数学等学科成绩水平。在今年的数学奥赛中,闽东有32人进入福建省决赛,宁德一中占了16人。

    “创新班”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我们将中考保送生有此意愿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把在数学、物理、化学方面有天赋的学生组成相应的小组进行训练,计划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和创新等六项奥赛科目有所突破,特别是信息、创新作品方面目前还处于空白。

    今后3年肯定非常艰苦,但我们有自己的目标,不再只是追求有多少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北大、清华的水平。

 

观点三:没有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好的老师

 

 

    记 者:如果说在您的布局当中,“创新班”和“实验班”属于个性化发展,那么您给除此之外的那些多数学生的定位是什么?如何保证学生享受均衡的教育资源?

    张绍英: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太理解,“创新班”和“实验班”并不是“重点班”性质,而是我们对多样化教学形式的一种探索。必须强调的是,宁德一中的主体教学都在“平行班(普通班)”。我们首先着眼的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了,我们的“创新班”、“实验班”才能“锦上添花”,整体教学水平是宁德一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

    按照我从教几十年的经验,首要的就是抓住团队这根“绳”。好的机制,能够激发老师的互帮互助和良性竞争氛围,创造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也要提供老师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没有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好的老师,因材施教就是让合适的老师教合适的学生。“实验班”和“创新班”训练参加奥赛的学生、应对自主招生考试方面的老师,钻研学科的能力是最好的,他们能够最有针对性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在“平行班”,我们以“备课组”作为一个整体战斗力的组成形式,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组教学不同,我们在“平行班”采取的是“团队教学模式”,把备课组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把关学科,备课组从学科的高度、整体的进度和难度,引领学科里的所有老师,统领平时的测试、半期考以及期末考,共同把握学科整体要求、整体推进。这样的备课组配置,整体战斗力是非常高的。

    在教学质量的考评上,我们也是侧重考评备课组的整体成绩,整个备课组捆绑在一起进行学科考评,如果有个别班级成绩下滑或是整体进展水平不高,就意味着整个备课组整体进展水平不高,必须召开分析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观点四:要明星教师更要精英团队

 

 

    记 者:“团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如何?

    张绍英:在我看来,“创新班”和“实验班”负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平行班”负责学生的整体平衡发展。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平行班”多年来非但没有输于“实验班”,甚至形成了当前相互竞争的有力对手,今年新开设“创新班”后,我们将形成三辆“马车”共同向前奔跑的态势。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宁德一中2014年理科共有10个班级,高考本一上线人数超过40人的有6个班,除“实验班”外,5个“平行班”都超过40人;5个“平行班”拥有600分以上的“尖子生”数达到“实验班”水平。文科共有4个班级,600分以上33人,其中,第1名、第2名都是“平行班”的学生。

    要是在往年,教师子女可以优先进入“实验班”学习,但是今年的“创新班”和“实验班”都进行了严格的选拔,3名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子女放弃了“实验班”,分别选择3班、8班和11班。老师们彼此间都认识,并没有偏向什么班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班级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差别,到了任何班级的学生都不会有影响。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成效。

    记 者:您说的三驾马车均衡发展,听起来很有理想化的色彩,难道师资上没有偏向?

    张绍英:在我看来,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学队伍,而不是个别拔尖的教师,否则也不能持续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如果我的老师只会教学,没有投入教育科研,迟早会被淘汰。所以,我要求由教研室统领每个教研组做课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有“火花”出现,及时把这些点点滴滴纪录下来形成经验,再通过学校提供给老师的公开课、说课比赛、技能大赛以及论文评比、课题评比等平台,可以让我们的老师有更多机会提升自我。

    我们在各学科、各年级、各班级根据每次考试情况都有分析会。这项制度实施已有多年。高三的班级我一定全部参加,其他年级我会尽量参加,根据每次考试的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特别是成绩有波动的,一定要查找出问题并一一点评,这对备课组长有压力,但能让团队更快成长。

    只有指挥员镇定了、只有指挥员心态好了,他带领的团队才会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