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热点 > 正文

蕉城中秋节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2014-09-08 13:05:10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去年的“中秋夜”,蕉城由于热带风暴“天兔”下凡,搅乱了不少市民的赏月计划。今年,宁德市气象台说,中秋期间,天气晴好,圆月如期出现的几率非常大。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二):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随着中秋临近,今年蕉城市场月饼再续简约风价格亲民,传统手工月饼受老百姓亲睐。为方便市民购买、杜绝浪费,各大超市还推出了按个销售的单个装月饼,售价在4元至16元左右。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三):猜谜

 

  猜灯谜是我国传统的娱乐形式,它运用艺术的手法和汉字的规律,着眼于字义词义变化,常用一个词句、一首诗来制成谜语,既能达到娱乐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长知识,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往年,蕉城中秋月圆夜会在八一五中路、先锋广场等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四):博饼

 

  博饼,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博饼据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所创,当年,郑成功为了鼓舞思乡将士们,命令其下属发明此游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成为一种独特的中秋文化。

  到后来,博饼文化逐渐推广到宁德,成了蕉城老百姓喜爱的一种中秋文化活动。随着中秋的日益临近,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蕉城各商家、社区等举办大大小小的博饼活动也相继精彩开场。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五):赏桂花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往年的中秋,蕉城许多乡镇的桂花树上,茂密的树枝上挂满了金黄的桂花,一簇簇你挤我笑,你娇我艳,竞相开放。阵阵秋风拂来,香清弥远,在十月的乡村田野里,久久荡漾。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六):烧塔

 

  中秋夜烧塔也许在宁德市区并不多见,但是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高1—3公尺不等,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您如果知道更多蕉城的中秋习俗,欢迎给我们留言补充!

 

责任编辑:zln

 

 

猛戳“阅读原文”更多精彩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