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蕉城 > 历史栏目 > 人物 > 正文

画梅魂 :一位闽东文化人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2015-05-04 15:30:36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图文/杨菲菲

 

 

  他是一位全面的文化人,书画笔墨、戏曲艺术、民间文学、诗词歌赋多有涉猎,且颇有成就。在艰苦的生活环境里,他刻苦用功,自学书画。虽“文革”中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胸襟豁达的他,在逆境中并未消沉,笔耕不辍,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不懈的艺术追求使他成为一个综合型的文化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先生虽已逝去十余载,但他对社会的贡献也早已突破了方寸画布。他叫龚焰,人如其名,一生燃烧着自己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情真志笃 潜心艺术

 

 

  一次偶然,我在与72岁的老人龚远的交谈中得知了其父龚焰的传奇事迹,更从他的娓娓道来中,慢慢拼凑起了这位闽东老艺术家的形象。龚焰老先生笔名龚砻、子牛,早年曾参加“城工部”地下革命工作、闽东人民游击队。解放后,一直从事文艺工作。龚老从孩提时就接触书法,他的启蒙老师是当时书法名重闽东的陈德俭先生。尔后,他更临习多种名碑清帖,以柳体为本,反复考究,参法诸家,逐渐形成了豪放雄逸、遒劲流丽、枯润纤秾的风格。少时在福安师范就学时,对画梅老手缪晋所作梅花情有独钟,更因其而起笔画梅,立志专攻梅花。他以柳体笔骨画梅,运笔飞疾,气势飞动,所作墨梅估清冷艳,姿致优美。

 

 

  “父亲于书于画都有深厚的功力,他的书法、墨梅作品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出,对众多的索书索画者他求而有应,还为多处园林商号题联书匾。”龚远说,在宁德多处市郊景点都有其父题写的楹联,其中包括南漈公园中的北山、南漈飞淙、陆游塑像、玉女峰、将军洞等景观,在戚继光公园、天王寺公园、三都澳斗帽岛及部分宁德地名楹联也都是出自龚老之手。老人善书画亦善诗词,笔下的诗就有百余首,且内容多样,有纪念抗战胜利、怀念烈士、建市献词、有感生活、送友人诗、迎港回归等丰富的题材。他写诗填词或感时言志,或咏物抒怀,时出佳句,诗作多被国内一些诗集收编。

 

 

  龚老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与他多方面的学养是分不开的。他潜心艺术,学有专攻,“文革”前在省戏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戏曲舞台艺术的研究,撰写和发表了许多专研与评论文章。而在十年“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中,他与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受到冲击,许多佳作在一把火中付诸一炬。“文革”后,他调到宁德市文化馆,整理、编纂了多种史志和民间文学集成。由于长期从事民间文学的搜索、整理工作,他对宁德的人文风物了如指掌,更有“文史活档案”之誉。

 

 



画笔不辍 老有所为

 

 

  “霜欺雪海春犹在”、“冰肌不染尘”、“忽犹一夜清香发,化作乾坤万里香”……龚老以梅为题材的画作多不胜数。在他笔下的梅,无论是寻丈巨制,还是咫尺小札,都有着独到的表现和风味。据龚远介绍,早期老人笔下的梅总是几根虬枝、孤傲冷艳、简淡冲雅,如浅斟低吟,给人以清雅脱俗的美感。而到了后期,老人笔下的梅又有了不同的味道——笔力雄健、舒缓有度,气韵生动,红如朝霞彤云,白似春山积雪,表现出梅花的自然淳朴之美和铮铮铁骨之精神,亦让人感觉到蓬勃生机和生命的无限活力。龚老所作的《咏梅图》还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参加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画展并屡屡获奖。

 

 

  随着岁月的推移,他的书法也渐臻佳境。50岁以后书作骨力劲挺,不加雕琢,古拙雄强。尤其是擘窠大字,线条雄浑圆厚,强调整体魅力。龚老在吸取古人优秀碑帖营养的同时,还善于向现代书法家学习。他的柳体书、草书多次获奖,还被收入《中国当代老年书法大辞典》。

晚年的龚老一头整齐的白短发,一件黑色中山装,终日忙碌,但总是温柔带笑。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龚老在离休后,依旧不辞劳累,创作与教育并驾齐驱。在积极参加老有所为的各种活动的同时,还兼任地区老年大学、红旗老年学校的书画课教师。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校外辅导员与德育工作,在1995年被省、地分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百载相思手足情,年年月月盼归程。梦萦合浦珠还我,圆缺金瓯指日成。”1997年,是香港回归年,也是龚老作品的高产年,其中仅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诗歌就有七首。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年9月,龚老罹患肺癌辞世,也让许多人因“痛失一名才子”而唏嘘不已。

 

 



儿孙编书 只为圆梦

 

 

  “外公是个标准的旧式文人,退休十几年了,日复一日地提着那个古旧的黑包去老年大学授课,去参加众多的诗会、笔会,去整理编纂各种史志、民间文学集。有一段舅舅们劝他开一家书画行,公开出售书画,可外公不乐意,他说把艺术变成商品就失其乐趣了。”龚老的外孙女陈海宁在《外公》回忆录中这么写道。龚老的戏剧研究、民间文学研究、书画作品颇多,把作品集结成书也是老人的一个愿望。

 

 

  “父亲生前就希望能有自己的作品集,在他弥留之际还念着这件事。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不许可,这也成了他生前的一个遗憾。”虽然父亲已经辞世十余载,但这件事一直都牵挂着龚远的心头,身为儿子的他认为有责任完成父亲生前的愿望。

 

 

  2014年的清明节,龚家几个兄弟姐妹一同回乡扫墓。休息间隙,龚远提出了将父亲的作品付梓成书的想法。想法一出,得到了大部分家人的支持,同时由龚远担起作品的收集的大任。但龚老的许多画作都已送作他人,要把作品都找回也成了摆在他眼前的一道坎。龚远说,收有其父作品的许多同辈人也已过世,只能去找这些人的子女,其中有些人热心地提供作品拍照,也有些人因画作没有保存好而表示遗憾。据龚远回忆,龚老的其中一幅作品当时参加江西画展,辗转了四五人才找到,还有些画作在东北抚顺那一带,都是让人拍照后从网络上传回来。一年多来,龚远四处寻画,背着相机走遍许多人家。用相机把一幅幅作品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已找回了200余幅作品。如今作品集的素材收集已告一段落,只待后期设计与编排完成后就可出版。

 

  回忆起父亲,龚远眼里言语中仍充满着爱戴与钦佩。“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文化人,他留下的作品就是我们儿女最大的精神财富。”采访末,龚远由衷地说。

 

 

人物档案:

  龚焰(1921.12-1997.9),笔名龚砻、子牛,籍贯宁德市。毕业于福安师范本科,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干部专修班进修。1947年10月在福州求学时参加闽浙赣边区地下城市工作部地下革命工作,1948年2月由组织上派回宁德担任宁德工委组织委员,1949年5月上山参加闽东人民游击队进行武装斗争直至解放。

 

  解放后,一直从事文艺工作。历任中共福安地委文工队副队长、副指导员,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秘书,省文化局艺术处、省戏曲研究所舞台艺术研究室秘书等。“文革”后,下放福安山区农村劳动锻炼三年后,调到该县文艺宣传队为该队领导班子成员之一。1980年调回宁德市文化馆,先后在文物组和文史科工作。1984年离休后,兼任宁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宁德地区畲族研究会理事、宁德市关工委委员和宁德市职业中专校外辅导员等职。

 


责任编辑:FMT

 

【版权申明】原创稿件,版权所有。其他微信公众平台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使用。凡侵犯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共蕉城区委宣传部网络办)联系电话:0593-2823067。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大梦蕉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闽ICP备11012308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61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