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战高温,斗酷暑!车里湾正在上演

闽东之光 | 钟荣富:霍童古民居里的“渔樵耕读”

2022-03-02 12:59:00 大梦蕉城

图片
 
在霍童镇明清古街一座清代民居建筑内,位于门厅处有四扇隔扇门,保存基本完整。每扇隔扇门分别用“渔樵耕读”这四个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刻划一组以诗配木雕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室内装饰。中部各阳刻一首诗,诗句内容各不相同,下部用写实的技艺各雕刻一组木雕对应“渔樵耕读”相关的历史人物故事。

 

图片

霍童某民居门厅的四扇隔扇门

 

“渔樵耕读”在古代是四种比较重要的职业,指的是渔夫、樵夫、农夫和书生,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渔夫和农夫这两种职业今天还在,樵夫这种职业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在古代不通电也没有燃气,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煮饭烧水必须都要用木柴,所以就催生了以砍柴为生的樵夫。书生在古代也是一种职业,今天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后就要参加工作了,不可能读书读到老。但在古代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清代吴敬梓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一个故事情节叫《范进中举》,讲的就是范进在54岁考中举人后喜极而疯的形象。古代的县试、府试还是乡试中,白发苍苍者参加应试的大有人在,这是封建科举制度所决定的。

 

 

 
 
 
 
 
 
 
 
 
 
 
 
 
 
 

 
 
 
 
 
 
 
 
 
 
 
 
 
 
 

图片

以“渔”为题材的木雕

 

以“渔”为题材雕刻的木雕,左侧为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拱桥,桥边一渔夫盘腿坐在地上,手拿钓杆正在垂钓,可惜渔夫的头部已破损丢失。右侧另一渔夫头戴斗笠,左手搂着一个带盖的竹篓,旁边一个弯身孩童好奇地用手打开竹篓盖子,探头要看竹篓里钓上来的什么鱼。

 

图片

以“渔”为题材的木雕诗句

 

“渔”,对应中部木雕的诗句内容为:“屋前有清溪,袅袅垂杨树。时听打渔人,歌声起薄暮。”根据房屋主人讲述,当时房屋的前面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溪,两岸垂柳依依。这正是真实的周边情景融入到房屋的雕刻艺术中,然而,时过境迁,袅袅的垂杨,静静的清溪,今天都已经变成了密密麻麻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了。“渔樵耕读”中的“渔”,是古代文人对临渊垂钓的羡慕与敬重,这被认为是高人隐居的生活方式。“渔”还特指东汉时期的严子陵,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图片

以“樵”为题材的木雕

 

以“樵”为题材雕刻的木雕,左侧一樵夫挑着两捆木柴正往回家的路上走,右侧一樵夫右手拿着一根长长的水烟斗,正悠闲地坐在路边一树下吸烟休息。整个画面透出“云山砍破,挑此一肩。留彼新松,以待参天”的场景。“樵”指的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酷爱读书。妻子不堪其穷而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熟读《春秋》、《楚辞》,后由同乡推荐,当了汉武帝时的会籍太守、主爵都尉(汉代官名),位列九卿之中。

 

图片

以“樵”为题材的木雕诗句

 

“樵”,对应中部木刻的诗句内容为:“开门见霍林,中有炼丹处。无事亦神仙,何须入山去。”这里的“霍林”指的是霍童的大小童峰,或者专指“鹤林宫”。但清代的时候“鹤林宫”早已被洪水和泥石流荡平了。然而该房屋的后门正对着霍童的大小童峰,开门的确可见“霍林”,房屋的主人应该很清楚早年间有道人在山上炼丹,这里也是真实情景的体现。山中道人的炼丹处,到底在哪里?至今还未寻到。但从2018年开始,宁德市蕉城区政府正积极推进霍童“洞天福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工作,相信到时定会仙境可寻。

 

 

 
 
 
 
 
 
 
 
 
 
 
 
 
 
 

 
 
 
 
 
 
 
 
 
 
 
 
 
 
 

图片

以“耕”为题材的木雕

 

以“耕”为题材雕刻的木雕,刻划的是稼穑的场景,图中有农夫锄禾与耕牛犁田的画面。“耕”指的是舜,他是中华民族的先祖,远古圣王。曾耕稼于历山,即《史记》中所记载的“舜耕历山”之地。舜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之风。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所居即成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邑为都)。

 

图片

以“耕”为题材的木雕诗句

 

图片

弓田

 

“耕”,对应中部木雕的诗句内容为:“薄田一两弓,岁晚毕吾事。官税及早完,叩门无吏至。”这个“弓”字用的相当绝妙,层层的梯田缠绕在山梁与山坳之间,远远望去就像一张“弓”,比喻的非常形象贴切。对于古代农民而言,官税就是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对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税还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直至2006年国家正式废除农业税,种田者还获得国家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对中国老百姓而言真是亘古未有的。透过诗句,这户房屋的主人绝对是一个守法公民,积极纳粮,过悠闲自在的生活。

 

 

 
 
 
 
 
 
 
 
 
 
 
 
 
 
 

 
 
 
 
 
 
 
 
 
 
 
 
 
 
 

图片

以“读”为题材的木雕

 

以“读”为题材雕刻的木雕,刻划的是读书的场景,右侧雕刻的是一张书桌,桌上放着一册翻开的书卷,两个人正在读书,或是正在讨论书中的什么内容,可惜两个人物的头部已破损。左侧一书童抱着几卷书站在屋外服务于主人读书。“读”指的是苏秦埋头苦读的故事。《战国策・秦策一》记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说的就是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锥刺股”的主人公苏秦。

 

图片

以“读”为题材的木雕诗句

 

“读”,对应中部木刻的诗句内容为:“结庐傍深山,城市人来少。夜静自读书,明月出林杪。”古人读书和现代人没多大差别,首先是认字、求知、求学问,学做人、懂做事的道理,然后学而优则士,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诗句还是以写实的手法体现房屋主人读书的真实情景。

“渔樵耕读”中的渔夫为水上劳动者,樵夫为陆上劳动者,农夫为体力劳动者,书生为脑力劳动者,都有其本身存在的代表意义。有趣的是,古代士民阶层均有“渔樵耕读”的情结,更多是因“有余”、“多薪”、“粮足”、“出仕”这些吉祥寓意的内在因素在其中。因此,中国的许多传统书画作品、古典家具、瓷器等,也常以渔樵耕读为题材进行创作。

木雕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一代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美学观。有清一代,霍童镇比较殷实富足的家庭,在房屋的内部特别讲究艺术之美,木雕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主要装饰在门厅、窗户、檐廊、蜀柱、斗拱、雀替等处。木刻题材丰富,多见:吉祥图案、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书法艺术等等。霍童镇的这处清代民居以“渔樵耕读”题材来装点建筑内部,充分体现了房屋主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木雕刻划的场景布局合理,雕刻手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体现了清代木雕匠人精湛的工艺水平。木刻中的诗句应出自房屋主人之手,内容虽然十分浅白,却是道出了房屋周边的真实环境和生活场景以及为人处事之道,也道出了浓浓的“乡愁”味道,所以特别耐人寻味。这处木雕是霍童古街区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木雕之一,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据房屋主人讲述,几年前的某个晚上,半夜三更之时,一具有翻墙之功的小偷,潜入屋内欲盗窃该处木雕,幸亏及时被主人发现,没有得手。第二天,主人到霍童街上买回来了几斤铁钉和螺丝,全面进行了加固。虽然从保护木雕的角度出发,这种措施并不可取,但也实为无奈之举,有誓与木雕共存亡的气概。但愿木雕永远安好,让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世代延续。

 

图片

来源:蕉城区文化馆  作者:钟荣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