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战高温,斗酷暑!车里湾正在上演

闽东之光丨张茂怡:“水门桥”战斗的那些往事

2022-02-07 19:02:00 大梦蕉城

图片

 

继《长津湖》电影热潮之后,《长津湖之水门桥》又热播了,据说两个电影票房各创收50亿门票,可见国人对爱国大片的渴望与追求。艺术归艺术,这里想就“水门桥”的真实历史背景谈点个人看法。

 

图片

 

(一)长津湖战役参战部队

水门桥战斗发生在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即长津湖战役诸多战斗中的一个小片段。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和志愿军司令部安排,第九兵团在长津湖作战中,主要投入两个军作为主攻部队,预备队留下一个军,也就是20军、27军为长津湖战役主攻部队,26军为预备部队。

 

战役目标是志愿军第九兵团承担对第十军团的攻击,具体对美陆军步兵第七师和美陆战一师以及南韩部队进行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歼灭。1950年11月27日战斗打响,20军、27军很快将美军分割成5块。但美军凭借强大的空军支持和地面火炮攻击以及较好的后勤保障措施,使这场战役成为极不对称的意志与钢铁的双强对阵,美军虽然被志愿军包围,但每一坨部队都是极其难啃的骨头,志愿军每夺取一个山头或阻击美军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长津湖战役事发紧急,战役从动员到入朝时间极为短促,加上志愿军对朝鲜狼林山脉冬季气候处于极端严寒的预警不足,这支穿着单薄的南方入朝作战部队面临最大的天敌是零下40度左右的冰雪气候,被冻死冻伤占部队八成以上,真正能够发挥正常战力的部队人数明显不足,同样,担任后备力量的26军也是受到这种极寒天气困阻和美军强大的空军阻拦,当需要26军预备队进行合围时,延滞了预定进度,以至美军虽然付出巨大代价,最后还是依靠强大工业设备和不对称军事武装冲出包围。

 

图片

 

(二)执行水门桥破袭任务的是谁

长津湖是人造湖,与我国千岛湖、古田溪水库一样,为了发电而围堰蓄水,到了冬天由于朝鲜这一地区严寒,湖面多为结冰。志愿军20军完成对美陆战一师分割包围后,军长张翼翔为防止美军从唯一进军原路撤退,提前派出靠近古土里方向的20军60师180团赶往这一地区重点进行破袭桥梁和公路并阻击美军南援和北撤,同时派出军侦察营配合行动,180团的阻击阵地设在1081高地周围,破路破桥任务由180团都曼令副团长负责,都曼令带领小分队在这一带一共破袭了4处桥梁,其中一座就是发电所路桥。对于发电所路桥也就是电影中称的“水门桥”,12月1日部队进行第一次爆破,取得成功,但是美军很快修复了桥梁。12月4日180团和侦察营再次破袭炸桥,可是美军再次修复桥梁,道路依旧可以让汽车和坦克通行。为此,12月6日,180团第三次组织强攻炸桥,这次为防止美军修复,志愿军爆破手将桥墩基座也炸毁。可是,美军知道这座桥不修复全军就可能葬身在志愿军的包围追击之中。美军通过在日本的作战指挥部通知日本三菱重工昼夜赶制车辙桥大型配件,以空投的方式向美军指定地点空投,12月7日上午9点30分美军空投3套,中午C119大型运输机又空投5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组件,12月8日下午6点全部修复,再次保障了这支撤退美军向真兴里撤退。美军利用修复的桥梁通过后,为防止志愿军一路追杀,将桥梁炸毁,同时,将预备架桥的设备运回南方。所以,水门桥被炸前后经历了4次,前三次是志愿军所炸,第四次是美军炸毁。

 

《20军长津湖阵中日记》记载:11月29日,志愿军20军副军长廖政国命令60师180团副团长都曼令率1个营“至黄草岭破击(路桥)”。11月30日,20军军长兼政委张翼翔下令“要彻底破坏路桥,保证坦克过不来”。12月1日,20军副政委谭右铭指示:“黄草岭以南真兴里北之破路任务作为首要任务,破坏后派部队控制,给修路敌人杀伤,并派少数接触敌人。” 12月2日,20军参谋长俞炳辉向张翼翔报告:“黄草岭以南公路由都副团长负责切实破坏。”12月8日,张翼翔军长询问180团破路情况,当得知破坏的路桥已被敌人修通后,“立即令其(180团)前去破击”同时,追究都曼令副团长炸桥任务完成不好责任。由此,可见担任炸桥重任的是20军60师180团和20军侦察营。

 

这次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也许出于故事艺术上与前篇大片《长津湖》之人物延续的构成效果,将炸桥部队移植在另一支英雄部队上,如果只是艺术追求无可厚非,但电影的结尾应当给予真正付出巨大代价的60师180团作个交待。

 

图片

 

(三)“水门桥”名称从何处来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即东线之长津湖战役的整个过程并没有“水门桥”名称,志愿军地图上只有“发电所”标识。“水门桥”三个字是战后美、日、韩等国家研究人员在翻译朝鲜战争的文章中陆续命名的,也就是这个名称是战后才有的。无论在志愿军《20军长津湖阵中日记》,还是美《第10军长津水库战斗特别报告》里,都没有“水门桥”的称呼,如果有志愿军参战人员回忆参战情况,也绝不可能直接就称对“水门桥”的炸桥,因为只有现在才有这个名词,因此,有的老同志回忆参加过水门桥炸桥,客观上当时为防止美军逃跑,各部队都有炸桥任务,也在不同区段展开,但真正炸桥的部队应当是20军60师180团和军部侦察营。

 

所谓的“水门桥”的真正地点是长津湖黄草岭以南约6公里的一个日军占领朝鲜时期修建的发电站水坝,志愿军在地图上的标识为“发电所”,美军在地图上标识为“发电站”,两军都没有将这一地点称为“水门桥”。水门桥的地理危险程度也并不是视频和一些资料上所称“底下为万丈深渊”,路桥下面只是一个两层楼高的斜坡,人可以着地进行架桥施工。对于汽车、坦克,只要把路面地板炸断,照样可以阻止前进。当然,路外边是很高的一段落差,铺设有4根巨型水管,是水力发电的落差冲击水管,是发电站共有的基本设施。

 

图片

(地图上的标识为发电所)

图片

(多个“冰雕连”之一)

 

(四)激烈战斗地点不止在“水门桥”

据志愿军20军阵中日记记载,当时美军从真兴里派一个加强营北上接应南撤的陆战一师,真正发生激烈战斗的是1081高地附近的拐弯区,这是一个绝好的伏击地点,180团1个营在此伏击美军南撤部队和北上接应部队,虽然经历了激烈枪火交战,但能够投入战斗的志愿军战士极其有限,180团一个连的战士在1081高地全部被冻死,这些战士保持战斗姿态,埋伏在零下40度的严寒地面全部牺牲,另一个排在其他壕沟里只有2名战士是因枪弹身亡,其他也是被冻死,58师也同样发生过这样的惨状(以上均为“冰雕连”的部分)。有关宣传资料讲美军在水门桥布置40辆坦克(分团)进行保护,从照片上的地理看,应当是阻滞在沿路上的坦克,而不是专门布防的坦克,因为那个路段只能单车通行,无法摆开双列坦克阵。

 

(五)志愿军第20军与闽东的关系

 

图片

(闽东土地革命时期兰田暴动)

图片

( 20军解放上海时战士进城后用餐)

 

志愿军20军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再前身是华野一纵,再前身是新四军一师,再前身是包括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的新四军六团。粟裕曾经担任一师师长,叶飞是一师一旅长,后来叶飞接任一师师长。在南下浙江天目山作战中,后来任志愿军20军军长张翼翔是叶飞的部下,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陶勇是闽东籍阮英平政委的搭档。而中国人民解放军20军第一任军长刘飞是原新四军六团政治处主任,也是当时六团叶飞团长的得力政治干部,在提升闽东战士素质上作出突出贡献,刘飞还是京剧《沙家浜》36名伤病员真实故事中职务最高的一位,是“郭建光”的真实原型,也是闽东籍战士最亲爱的政治领导人。在20军成立之初,闽东出来的战士多数分布在58师172团、59师175团,而60师的首任师长是原闽东红军独立师营长陈挺(共和国55年少将),入朝作战前陈挺随叶飞第十兵团解放福建。在20军下达破袭美军撤退路桥的作战命令时,最早是由廖政国副军长对60师180团下达命令,而廖政国是新四军六团原2营副营长,是叶飞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也是闽东北上抗日战士的最亲密战友,在抗日战争时期袭击日军虹桥机场、追击汉奸部队、半塔集保卫战、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车桥战役,在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解放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各大战役中,表现极其出色,因此,也是军中提拔最快一员。他是独臂将军,在入朝作战部队到达东北时与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进行交接的就是廖政国副军长。上集《长津湖》电影中出现过断臂火车站站长,而在现实中断臂原型应当是廖副军长。在张翼翔军长回国治病期间,廖政国是志愿军20军代理军长,后来正式接任军长。在第五次战役的华川阻击战决策上,58师师长黄朝天请示廖政国敌情十分严重,志司无法联系,最后由廖政国下决心,在没有接到志司指示的情况下命令调转回撤的58师,构筑阻击工事,展开一场铁血的华川阻击战,有力地阻击了美军快速穿插部队和后续蜂拥而来的进攻部队,为志愿军各战略撤退部队争取了时间,受到党中央和志司高度表彰。

 

在这支部队里,由于叶飞、阮英平、吴焜、刘飞、廖政国等带兵干部一直强调部队光荣传统,因此,当部队遇到困难时,常常号召部队战士发扬老前辈在闽东山区打游击的艰苦作战精神,鼓舞战士们克服困难。近年来,在追根溯源时,部队经常带领新战友来到闽东的福安“兰田暴动”和蕉城区“霍童暴动”遗址参观,牢记当年的奋斗历程。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的一场正义战争,20军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付出巨大牺牲,也换来战役的重大胜利,让我们继续以期待之心观看下一个更加精彩的《华川阻击战》电影,希望编剧尽早完成这一大作。

 

图片来源:“学院词人”美编 张茂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