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告(第1

悦读丨陈仕玲:辛弃疾与一位宁德人的故事

2021-05-01 10:25:00 大梦蕉城

前不久,笔者应仙游飞山诗社余永健兄之邀,与诗友谢飞峰兄等人到仙游参加诗会。飞峰兄是罗源县凤山诗社社长,也是当地的文史通。会议之余,我将在网络上偶然发现的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感皇恩•寿铅山陈丞及之》发给他。飞峰兄又惊又喜,因为词作中提及的陈及之正是罗源人。我一边为老友高兴,一边不免心生“醋意”。因为辛弃疾的大女婿陈成父是宁德人。这位乘龙快婿还曾献上大作《和稼轩词》。但如此种种,竟没能打动岳父大人为宁德留下只言片语,实在让人费解和遗憾!
 

图片

辛弃疾画像

 

从仙游回来后,笔者仍不甘心,仔细翻阅了辛更儒先生的《辛弃疾集编年笺注》,不想竟翻出了五首词和一个人!
 

图片

辛更儒注译《辛弃疾集编年笺注》

 

辛弃疾这五首词都赠予同一个人,姓陈,但和他的女婿陈成父家并无关系。
这个人名叫陈德明,对大多数宁德人来说,已陌生得如同异乡客。
在了解陈德明的身世之前,让我们先来拜读一下稼轩先生这五首词。这些作品都收录于《辛弃疾集编年笺注》。除了第一首《念奴娇》见于卷二,第五首见于卷五外,其他都收录于卷四,与脍灸人口的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同列一卷。按照先后顺序,列之如下:

 

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袖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变化须臾,鸥翻石镜,鹊抵星桥外。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拼了光阴费。老子忘机浑谩与,鸿鹄飞来天际。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沉醉。

 

水龙吟·又又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

被公惊倒瓢泉,倒流三峡词源泻。长安纸贵,流传一字,千金争舍。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渠坐事失官,但衔杯莫问:人间岂有,如孺子,长贫者。
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回头落日,苍茫万里,尘埃野马。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倩何人与问:雷鸣瓦釜,甚黄钟哑。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
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说与东风,归兴有无间。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和陈仁和韵

宝钗飞凤鬓惊鸾,望重欢,水云宽。肠断新来,翠被粉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结子,笋成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生平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起看青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按照辛更儒先生的考证,最后的这首《永遇乐》题中的“陈仁和”在南宋版四卷本《稼轩长短句》中为“送陈光宗知县”,所以“知陈仁和即知仁和县之陈光宗”,也就是陈德明。这五首作品大约作于淳熙十四年至十五年之间(1187~1188),这一时期辛弃疾以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落职,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已经闲居了整整七年。
如果仅靠词作,我们显然无法了解陈德明的身世,必须求助于更多史料。幸运的是,陈德明并非等闲之辈,身为南宋进士的他在地方志中留下了姓名!我们也因此得以从断句残章中拼凑出他的生平。
在南宋的志书中这样记载(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卷第二十九《人物类四》
隆兴元年癸未木待问榜  是年经义、诗赋复分两科,仍免殿试。
陈德明 字光宗,宁德人。
 

图片

万历版《福宁州志》中有关陈德明的记载

 

明代的州志中这样记载(万历四十四年刻本《福宁州志》卷九《选举志》上):
隆兴元年癸未木待问榜
陈德明,字光宗,仁和令。
 
图片

嘉靖版《宁德县志》中有关陈德明的记载

 
清代的县志则是这样记载(乾隆四十六年镌刻《宁德县志》卷之七《人物志》
陈德明 隆兴元年癸未科木待问榜 字光宗,二十二都人,官临安仁和县令。
虽然这一科的状元姓木,这一科的进士们可一点都不“木”,且不说博览群书、诗文俱佳的木状元(二十四岁高中状元,成为了《容斋随笔》作者洪迈的女婿),就举本省的而言,就有“庆元党禁”时上疏乞留朱熹、后来官至参知政事的建安(今建瓯市)人袁说友、被士林尊为“南夫子”的兴化(今莆田市)人林光朝、被《宋史》誉为“两朝名臣”的侯官(今属福州)人黄洽。按理说,陈德明做过浙江杭州府仁和县县令(省会城市下属的区长,正处级),又得到了辛弃疾的赏识,地方志应该大书特书。但实际情况却是着墨寥寥,笔者认为或许跟他早早离开家乡定居苏州有关。
同时代的人们也有一些关于陈德明的记录。孝宗乾道八年(1172),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周必大得罪外戚张说,被贬出京师,路经常州。时任常州教授(常州市教委主任)的陈德明与“太守(市长)右朝散大夫晁子健、通判(常州市副市长)左朝散郎诸葛郯”等七人前往迎候。上述记载见于周必大《南归录》。在王继宗校注的《<永乐大典·常州府>清抄本校注》中也可以找到陈德明任常州府学教授这段履历。
陈德明还曾担任过“扬州教官”,与他同时的郭彖在著作《睽车志》卷二有提及,估计是在担任常州教授之前。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品味一下这组词作。陈德明担任过杭州府仁和县令,所以辛弃疾称他为“陈仁和”。虽然陈德明顺利入仕,仕途却早早断送。根据《辛弃疾集编年笺注》,陈德明在淳熙十三年(1186)调任仁和县令,当年十月就不幸“落马”,被发配到信州,故得与辛弃疾结识。辛弃疾对其十分赏识,时常激励安慰,二人成为好友。在信州的一年多时间里,陈德明饱尝艰辛,随行侍候他的老妻凄凉离世,虽然有幸遇赦东归,晚景不免凄凉。
关于陈德明遭到罢黜的这段经历,笔者在南宋佚名撰《皇宋中兴两朝圣政辑校》卷之六十三、元人《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七找到了更详细的记录:
“淳熙十三年冬十月甲戌朔。是月,仁和知县陈德明坐赃污不法,免真决,刺面配信州。其元举主叶翥、齐庆胄、郭棣各贬秩三等。”
按照此记载,陈德明由地方学官升任地方行政长官后不久,即因有悖清廉被人告发,或因罪证不明,没有受到正式的判决,而是类似《水浒传》中常见的英雄下场一样,刺面发配,接受地方管制。倒是举荐他的户部尚书叶翥、礼部尚书齐庆胄、扬州知州郭棣三人受到牵连,被严重责罚。
 

图片

苏州姑苏台

 

从青云直上到沦为罪人,陈德明的心情可以想象。他返乡没多久,就碰上袁说友举办的姑苏台同年诗会。根据袁说友《吴下同年会诗小序》(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六)、雍正版《江南通志》卷一百一记载,绍熙元年(1190)正月的一天,平江知府(苏州市市长)袁说友与提举浙西常平官詹体仁(字元善)聚在一起喝“团拜”酒。二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年,交谈十分默契。碰巧与他们同科的几位进士在当地定居或任职,于是二人心血来潮,决定在苏州城西南隅的姑苏台举办一次隆重的“同年会”。时间定在正月初五,当时应邀参会的有苏州人胡元功(字国敏)、宗室平江府推官宗室赵彦瑷(字中玉,开封人)、吴县令赵彦真(字从简)、昆山人唐子寿(字致远)、成钦亮(字仲邻),以及定居苏州的宗室赵彦卫(字景安,《云麓漫抄》的作者)。没有参会的有四人,除了章澥(字仲济,浦城人)、周承勋(字晞稷,广德人)、王艺(字文卿,苏州人),还有一位就是陈德明。或许因为身处窘境,或许另有原因,总之,陈德明没有参加这场盛会,但毕竟不敢轻易拂了同年老友的美意,按照邀约,他步韵作了一首七律:

旧交牢落寸心违,

门掩苍苔省见稀。

幸遇星郎分刺举,
忝联桂籍得归依。
公方阔步鸣先路,
我独冥行怨落晖。
遥想登台高会处,
应怜乌鹊正南飞。
诗中称赞袁说友做到了上应星宿的大官,春风得意,而自己身世凄凉,老而无依,如同深秋寒夜的乌鹊,盘旋顾盼,不知何去何从。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表露得淋漓尽致。

这次同年诗会,与会或者受邀未至的同年俱有和章,寓居吴地的大诗人范成大受邀作序。作品“州里传写,一夕殆遍”,大有洛阳纸贵的声势!此后还刻碑立于苏州府学宫,供后世学子瞻仰,引为荣耀。

 

图片

 西乡风光(刘永明 摄

 

可惜这些并没能挽回陈德明低落的心情,晚年的他闭门不出,不知所终。
乾隆县志中说陈德明是二十二都人,也就是现在的“西乡人”。但是二十二都共有十八个村庄,包括现今的石后、洋中两个乡镇,究竟属于哪个村子早已无法查考,而且至今也没有那个村子“认领”陈德明为老乡。与陈德明同科中进士的陈言应也是二十二都人,他的胞弟元应是前一科(绍兴三十年梁克家榜)的进士,但他们的身世均因缺乏史料记载而扑朔迷离。
 

图片

图片

  石后安仁寺(张灵胜 摄)

 

笔者曾经点校过嘉靖版《宁德县志》,记得卷二《寺观》“安仁寺”条有元代韩古遗先生为安仁寺重建撰写的碑文,其中提到安仁寺为“(白岩陈廷玉)先祖侍御之故居田,若园、若山皆其地”,又提到寺院里有一方南宋嘉定三年(1210)的旧碑,陈廷玉告诉韩信同,碑文为“吾宗邵阳宰讳纪所撰”。陈纪是二十二都东山(今属洋中)人,既与陈廷玉同宗,应该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安仁寺据说又是二十二都梧洋(今属洋中)陈氏所建。东山、梧洋、白岩,还有陈侍御、陈元应、陈言应,这些名字就将像断线的珠子四散零落。它们或将永远如此,变为无解的谜团,而又或许有一天,我们忽然捡获遗失的线索,将他们全部串联起来!

 

 

来源:老福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