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蕉城区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

香火宁德の拱屿村“五帝”之谜,瘟神、毒神还是……

2020-01-07 10:37:00

/文 池惟强

 

拱屿村

像许多村庄一样

有穿过村庄的河道

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

在这里,少了一些城市的喧嚣

多了一份安逸与闲适

……

 

繁茂的百年樟树,鸟儿在树上鸣叫,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空气格外清新。我们刚进拱屿村村口,就被一座精致的红色建筑所吸引,走进一看,上方写着“巡圣宫”,宫檐角左右两侧写着:“银台灯烛灿,金鼎篆烟浮,巡圣垂千古,威灵镇四方。”大门两侧对联则写着“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名扬四海,巡海将军有求必应威震南疆”。宫内供奉的便是福建民间信仰中的“五帝”,当地人亦称为“巡海将军”。他们分别是巡海武德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大将军、将军。

 

 

帝”又称五方神、五大神或五官,分别是显灵公张元伯、应灵公钟士秀(仕贵)、宣灵公刘元达、杨灵公史文业、振灵公赵公明。为汉族民间的逐疫之神,一般认为源自福州。

 

 

《乌石山志》载:“闽中乡社多奉五帝,五丶六月间,昼夜喧呼,奉神出游,所谓“请相出海”,这里的“出海”又称“送船”“送王爷船”等。“榕城内外,凡近水依寺之处,多祀疫神,称为涧,呼之为殿,名曰五帝,与之以姓曰张丶关丶刘丶史丶赵。虽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被官府以“淫祀”罪而拆毁,并下令“民再祀者罪之”,但不久又恢复起来,“庙貌巍然,且增至十有余处,视昔尤盛”。《福州府志》称:“俗当瘟疫之疾一起,即请邪神奉事于庭,惴惴然朝夕礼拜,许赛不已。幸而病愈,又令巫作法事,以纸糊船,送之水际,船出人皆避之”。将瘟船推入水中,举火烧毁,意为已将疫鬼驱赶到海上,可保一年太平。

 

神信仰不仅在福州香火鼎盛,在闽南等地也有众多信徒,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差别,明清时期,泉州王爷崇拜盛行,王爷庙遍布沿海各地,供奉三尊王爷的称“三王府”,五尊王爷的称“五王府”。关于王爷的来历文献上无史实记载,多为口碑传说,或谓唐明皇时冤死的进士,或说是明末不愿仕清自尽而死的进士,等等,他们被玉帝封为王,称为“代天巡狩”。

 

 

着大批福建人民迁徙台湾生活定居,王爷信仰也渐渐在台湾普及。每隔三年,民间就要举行“王醮”一次,其仪式与福州“送海”类似,只是规模更盛,每次“动费数百金,即至省者亦近百焉”。康熙元年(1662),王爷庙仅在台南和澎湖设立数所,而至乾隆末年,王爷庙遍布台湾南北,将近百所,民国7年(1918),台湾王爷庙数量已增至453座。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土地公庙,在台湾众多民间信仰中,居第二位。王爷庙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宏大,如民国十二年(1923)为扩建台南县北门乡代天府,不仅从福建请来名匠主持修建,甚至建庙材料也从福建运来,其规制极其宏伟,被视为宗教建筑的杰作。王爷信仰甚至为高山族同胞所接受,如平埔族有部分潘姓山胞,就将“蕃仔王爷”视为他们的守护神。 根据统计,1981年全台共有王爷庙753座,至今台湾东港等许多地方仍然举行王船祭等活动,许多台湾信徒仍不时组团回祖庙拜祭,成为两岸交往的重要内容。

 

 

东地区“五帝”信仰极少,由于漳湾镇拱屿村地处沿海,村民历代以养殖业和渔业为生,拱屿村民将五帝视为“上保护神”,五帝信仰和当地人文环境相融合而变得本土化,经过世代传承演变为现在的“巡海将军”。

 

据村民介绍,村里的“海将军”信仰来自老人们们口。传说古时有五个结义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全部中榜,在朝为官时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因而得罪朝中权贵屡遭奸人陷害,最后愤然辞官回乡,在乘船归乡途中突遇暴风雨,海面卷起了几米高的巨浪,将他们五个人全部卷入海中,从而得道成仙,被玉帝封为巡海将军,负责巡视海上的情况,保护渔民们的安全。

 

 

年农历的正月初十,拱屿村村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巡海将军”巡游活动,村民用大轿抬着五尊神像,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十分热烈。届时村民们抬着五帝神像在村内“巡游”,进行一系列民俗学上叫“沿门逐疫”的象征仪式,也有更多的人藉此仪式许个愿求神灵帮忙实现愿望,仪式从傍晚持续到深夜。游神开始之前,村里各个家族会在自己祖厅摆好贡品,亮起红灯笼,点起贡香,迎接游神队伍的到来。妇女会在游神队伍经过的地方“接香”,所谓“接香”,就是在每个神像前有人捧着香炉,供人们上香,以及用放鞭炮放烟花的方式来迎接,至今已有许多年的历史。

 

·End·

责任编辑:林翠慧

相关阅读